首页 > 植物 > 常绿植物 > 滇南风吹楠

滇南风吹楠

编辑:郝宥冉发布时间:2021-02-06 15:16:15

滇南风吹楠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拉丁名
Vitex quinata (Lour.) F. N.Williams
别名
莺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管状花目
马鞭草科
大果枣
亚科
牡荆亚科
牡荆族
牡荆属
类型
常绿阔叶乔木类

与滇南风吹楠相似植物

滇南风吹楠为濒危种植物,常绿乔木,喜高温多湿的环境。林中小兽喜食其果,天然更新受到影响。国内仅分布于云南部分地区海拔300至650米的沟谷雨林坡地上。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12-25米,分枝常集生树干顶部,胸径30-50厘米;树皮灰白色;小枝皮孔显著。叶互生,薄革质,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20-35厘米,宽7-1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两面无毛,侧脉12-22对;叶柄扁,长2-3.4厘米,宽约5毫米。花单性,异株;雄花序圆锥状,着生于老枝落叶腋部,长8-15厘米,各部被锈色树枝状毛,老时渐脱;花小,直径约5.5毫米,桔红色,花被裂片3或4,雄蕊20,完全结合成球形体;果序轴颇粗壮,密被皮孔,长6-12厘米,着成熟果1-2。果椭圆形,长4.5-5厘米,外面光滑,基部偏斜,并下延成柄,宿存花被片成不规则盘状,成熟时2瓣裂;种子1,为假种皮完全包被,假种皮橙红色,种皮薄,脆壳质,胚乳嚼烂状。

生长习性

滇南风吹楠分布于沟谷雨林的坡地上。本种要求高温多湿的环境。分布区年平均温19-21℃,极端最低温不下0.5℃,极端最高温达40℃,相对湿度82-86%;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分布不均匀,80-90%的雨量多集中在5-10月,但干季多雾,以补偿水分之不足。土壤为三迭纪紫色砂页岩形成的山地黄壤性土,有机质层厚,pH值4.5-5.5。滇南风吹楠非主要建群种,在热带季节性雨林中居于2-3层乔木,个别高30余米,可达第1层,与其伴生的主要建群种有番龙眼Pometiatomentosa(Bl.)Teysm.etBinn.、千果榄仁TerminaliamyriocarpaHeurcketMuell.-Arg.、毗黎勒TerminaliabelliricaRoxb.、轮叶戟Lasiococcacomberivar.pseudoverticillata(Merr.)H.S.Qiu、白颜树GironnierasubaequalisBl.等。在土壤干燥瘠薄的地方极少天然分布。花期1-2月,果期4-6月。当果实成熟落地后,小兽喜吃,天然更新较差,在有上层乔木的荫蔽下则偶见幼苗。

分布范围

滇南风吹楠(HorsfieldiatetratepalaC.Y.Wu),现仅见于云南南部勐腊、景洪及西南部沧源的部分地区,散生于海拔300-650米沟谷雨林的坡地上。滇南风吹楠是云南特有种。

保护状况

保护价值

滇南风吹楠在云南省的分布数量少,生态环境脆弱,生境易受破坏,天然更新困难,是该树种濒危的原因。在其自然分布区内,虽已建立了屏边大围山、绿春黄连山、金平分水岭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出于该树种要求土壤深厚,水湿条件较好的生境,就地保护还很困难,按世界保护联盟(IUCN)地方濒危等级标准评价也属于“濒危种”。

保护措施

现分布区内虽大部分已划为自然保护区,应加强保护,并促进天然更新;建议产区有关部门合理采收种子,进行栽培终止,确保这一重要的植物资源。滇南风吹楠为滇南特有种,是云南省热带雨林的代表种,对研究热带雨林植物区系、演替具有重要意义,对保护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价值。

物种现状

濒危种。滇南风吹楠是中国南部热带季节性雨林中的特有种,分布区狭小,由于雨林过度毁坏,数量极少,在已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内,雄株较多,雌株稀少,天然更新能力极差。同时,当地商业部门收购种子,群众采用伐树收果的不合理的方法,使得结实植株日渐减少,如不加强保护,将有绝灭的危险。

种子保存

种子保存被认为是保存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全世界共建立了大中型种子库,225个分布于99个国家储存了大约500000份种质材料,但现对热带地区种子储藏特性仍未有广泛研究缺乏系统资料。根据干燥对种子生命力的影响可将热带种子分为两大类即顽拗型种子与正统型种子顽拗型种子不能进行干燥处理,在日常湿温度条件下干燥也会很快丧失生命力其种子的含水量,通常不能降低到12以下否则种子将死亡这类种子也不能在低温下贮藏。

栽培方法

适宜于种子繁殖,因种子富含油脂,容易酸败,不宜久藏,最好即采即播,如存放超过10天,发芽率即降至85%,存放20天,则发芽率仅有30%。播种时以带种壳播种为好,适当荫蔽,保持土壤湿度,播后11-13天开始萌动,20天左右完全出土。幼苗生长快,6个月苗高可达42.8厘米。

扩大繁育和栽培是人工促进珍稀植物保护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案。对于自然状态下种子萌发率较低或者萌发时间较长的树种,可以预先处理种子,从而获得最大的种子萌发率或缩短种子萌发的时间,为合理安排繁育幼苗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便利条件。预先处理要综合考虑种子的萌发特性、休眠性和干燥敏感性等各方面因素,例如:种子干燥敏感且无休眠,播种后萌发迅速,不经过脱水的种子萌发率最高,因此种子收集后应尽快播种;滇南风吹楠和箭毒木在雨季初期的5-6月份散布种子。

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保持较高的种子萌发率,若育苗的时间和空间有限,综合考虑种子萌发周期和脱水耐性等因素,要先对滇南风吹楠种子进行处理;刚刚散布种子萌发率低,可先将其种子进行一定程度的脱水处理,并保证苗床的土壤湿度在一定水平,这样能够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缩短繁育时间。此外,在10%光水平下4个树种都能获得较高的种子萌发率,因此种子萌发时要注意将遮荫水平控制在最优光强下进行。

植物价值

观赏价值

滇南风吹楠的小枝皮孔显著。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0-32厘米,宽7-13厘米,叶背无毛;果大,皮厚,果序轴长,颇粗壮,种子顶端钝圆。雄花序圆锥状,着生于老枝落叶腋部,各部被锈色树枝状毛;小花橘红色,花被裂片3或4;雄蕊20枚完全结合成球形体。果椭圆形,宿存花被片呈不规则盘状,花期1-2月,果期4-6月,具有观赏价值。

经济价值

滇南风吹楠是典型的热带季节性雨林成分,为中国特有,在热带植物区系研究中有一定的学术意义;种子以含14碳为主的固体油,含油量达34.06%,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油料;生长较快,可培育大径材,可作速生用材树种。

相关植物
  • 黄草毛

    形态特征:多年生。须根细而柔软。秆细弱,光滑无毛,直立或基部曲膝状,具分枝,高6-20厘米。叶鞘松弛包茎,短于节间,平滑;叶舌短小,不明显,具纤毛;叶片卷折如线形,柔软,上面被毛,下面无毛,长2.5-10厘米。圆锥花序疏松,长5-10厘米,分枝细弱,丝状,斜向上升,孪生或3枚簇生

  • 半荒漠绢蒿

    基础信息学名Seriphidiumheptapotamicum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桔梗目Campanulales菊科Compo

  • 硬叶小金发藓

    硬叶小金发藓中文学名:硬叶小金发藓二名法:Pogonatumakitensebesch.界:植物界门:苔藓植物门纲:金发藓纲目:金发藓目科:金发藓科属:小金发藓属硬叶小金发藓-种属特征苔藓植物门藓

  • 野生瓶形大麦

    形态特征:植株外形与栽培六棱大麦极近似,唯穗轴于成熟时逐节断落的野生习性与野生六棱大麦相同。另两侧生小穗亦可育,且具1.5-2毫米长的短柄,与野生六棱大麦不具柄而有别。花期6-7月。果期8-9月。产地分布:产四川西部、西藏,近年在青海农田也有发现。生于

  • 中国黄花柳

    产地分布产华北、西北和内蒙古。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离瓣寄生

    离瓣寄生种名:离瓣寄生学名:HelixantheraparasiticaLour.别名:科:桑寄生科属:离瓣寄生属产地分布:国内分布:西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国外分布:印度东北部、锡金、缅甸、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

  • 小叶水蓑衣

    基本信息学名Hygrophilaerecta(Burm.f.)Hochr.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ae爵床

  • 大叶鹿角藤

    大叶鹿角藤基本信息学名ChonemorphamacrophyllaG.Don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捩花目Contortae夹竹桃

  • 山景葶苈

    学名Drabaoreodoxa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罂粟目Rhoeadales白花菜亚目Capparineae十字花

  • 铠兰

    种名:铠兰学名:CorybassiniiT.TangetF.T.Wang别名:辛氏铠兰科:兰科属:铠兰属产地分布:产广西中北部(大瑶山、花坪林区)。生于海拔1500米的林下。模式标本采自大瑶山。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