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叶翼核果
矩叶翼核果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Lepisorus tricholepis Shing ex Y. X. Lin
- 别名
- 蜡花,淘金彩梅,风蜡花,澳洲腊梅
- 门
- 蕨类植物门
- 纲
- 蕨纲
- 亚纲
- 薄囊蕨亚纲
- 目
- 真蕨目
- 科
- 水龙骨科
- 种
- 九翅豆蔻
- 亚科
- 瓦韦亚科.
- 族
- 刺葵族
- 属
- 瓦韦属
- 类型
- 常绿花灌木类
与矩叶翼核果相似植物
矩叶翼核果基本信息
学名VentilagooblongifoliaBlume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
鼠李目Rhamnales
鼠李科Rhamnaceae
翼核果族Trib.Ventilagineae
冀核果属Ventilago
形态特征
藤状灌木;当年生枝初时被短柔毛,后脱落。叶纸质或近革质,矩圆形,长6-12厘米,宽2-4厘米,顶端长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不等侧,边缘具钝锯齿,两面无毛,仅下面脉腋具簇毛,侧脉每边4-6条,通常5条,上面稍下陷,下面凸起,具明显网脉;叶柄长2-3毫米,无毛或上面被疏短柔毛。顶生聚伞总状或聚伞圆锥花序,长可达20厘米,总花梗极短,花序轴、花、花梗被密短柔毛;萼片卵状三角形;花瓣倒卵圆形;子房被毛,2室,每室具1胚珠,花柱2半裂。核果长5.5-7厘米,翅宽1-1.2厘米,被短微毛,基部围以宿存的萼筒;果梗长23毫米,被微毛。果期12月。
产地分布
据文献记,载本种仅见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和菲律宾,在我国云南(景东)和广西(宁明)为新记录。生于林中,常攀援于树上。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爪哇。
本种提示
本种翅果被微毛与毛果翼核果V.calyculataTulasne相近似子但后者叶两面无毛,边缘上部具不规则锯齿,下部全缘,侧脉每边5-8条,与本种明显不同。
-
金花小檗
产地分布产于云南、四川、西藏、甘肃形态特征半常绿灌木,高约1米。枝常弓弯,老枝棕灰色,幼枝暗红色,具棱,散生黑色疣点;茎刺细弱,三分叉,长1-2厘米,淡黄色或淡紫红色,有时单一或缺如。叶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匙形或倒披针形,长6-25毫米,宽2-
-
台湾香茶菜
基本信息学名Rabdosiadaitonensis(Hayata)Hara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ae唇形
-
毛冠唇花
毛冠唇花基本信息学名MicrotoenamollisLevl.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ae唇形科Labia
-
火桐
火桐基本信息学名Erythropsiscolorata(Roxb.)Burkill别名彩色梧桐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
-
短萼齿木
短萼齿木基本信息学名BrachytomewallichiiHook.f.Hook.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茜草目Rubiales茜
-
梵净山凤仙花
梵净山凤仙花种名:梵净山凤仙花学名:ImpatiensfanjingshanicaY.L.Chen别名:科:凤仙花科属:凤仙花属产地分布:国内分布:贵州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茎匍匐或平卧,长达50厘米
-
囊爪虾脊兰
产地分布产贵州(地点不详)。生于海拔约1800米处。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大头叶无尾果
形态特征植株多年生草本;根茎细长,有老叶柄残留物。叶基生叶纸质,大头羽状全裂,长5-18厘米,小叶4-10对,大小不等,顶生小叶最大,愈向下愈小,在叶轴上疏生,间距可达1厘米;顶生小叶宽卵形或卵形,少数矩圆卵形,长3-7厘米,
-
白背五蕊柳
形态特征本变种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是:一年生枝为淡橄榄色或淡黄褐色;叶下面发白,低出叶顶端下面有绢状须毛;无托叶。花丝基部有细长毛。果期9月中旬。五蕊柳(原变种)灌木或小乔木,高1-5米。树皮灰色或灰褐色;一年生枝褐绿色,灰绿色或灰棕色
-
水绵
基本形态水绵(英文名Spirogyra,拉丁语名),常见的真核生物,绿色,属接合藻纲、水绵科、水绵属植物;(属绿藻门、接合藻纲、双星藻目、双星藻科、水绵属植物),多生长在淡水处。水绵为多细胞丝状结构个体,叶绿体呈带状,有真正的细胞核,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