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多年生植物 > 阿拉善马先蒿

阿拉善马先蒿

编辑:任袄仰发布时间:2021-01-17 19:46:00

阿拉善马先蒿(原亚种)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学名
PedicularisalaschanicaMaxim.subsp.alaschanica
别名
玄参科
马先蒿属

与阿拉善马先蒿相似植物

产地分布

为我国特有,分布于青海、甘肃、内蒙古,也可能见于宁夏回族自治区。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35厘米,但有时低矮,多茎,多少直立或更多侧茎铺散上升,干时易于稍变黑色。根粗壮而短,粗者径可达8毫米,一般较细,长可达10余厘米,向端渐细,有细状侧根或分枝;根颈有多对复瓦状膜质卵形之鳞片。茎从根颈顶端发.出,常多数,并在基部分枝,但上部决不分枝,中空,微有4棱,密被短而锈色绒毛。叶基出者早败,茎生者茂密,下部者对生,上部者3-4枚轮生,花苞不计外,各茎仅2-3轮;叶柄下部者长达3厘米,几与叶片等长,扁平,沿中肋有宽翅,被短绒毛,翅缘被有卷曲长柔毛;叶片披针状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两面均近于光滑,长2.5-3厘米,宽约l-1.5厘米,羽状全裂,裂片每边7-9,线形而疏距,不相对,长达6毫米,宽1毫米,边有细锯齿,齿常有白色胼胝,不时卷。花序穗状,生于茎枝之端,长短不一,长者可达20厘米以上,花轮可达10枚,下部花轮多间断;苞片叶状,甚长于花,柄多少膜质膨大变宽,中上部者渐渐变短,略长至略短于花,基部卵形而宽,前部线形而仅具锐齿或浅裂,很象五角马先蒿的苞片;萼膜质,长圆形,长达13毫米,前方开裂,脉5主5次,明显高凸,沿脉被长柔毛,无网脉,齿5枚,后方1枚三角形全缘,其余三角状披针形而长,有反卷而具胼胝的踞齿;花冠黄色,长20-25毫米,花管约与萼等长,在中上部稍稍向前膝屈,下唇与盔等长或稍长,浅裂,侧裂斜椭圆形而略带方形,甚大于亚菱形而显著的中裂,盔直立部分内缘约高(长)6毫米,背线向前上方转折形成多少膨大的含有雄蕊部分,而后再转向前下方成为倾斜之额,顶端渐细成为稍稍下弯的短喙,喙长短和粗细很不一律,长2-3毫米;雄蕊花丝着生于管的基部,前方一对端有长柔毛。

生长习惯

生于河谷多石砾与沙的向阳山坡及湖边平川地。

繁殖培育

暂无

园林用途

暂无

病虫害防治

暂无

相关植物
  • 孱弱马先蒿

    形态特征植株多年生草本,高达11厘米。根根成束,在多年生的植株中多少纺锤形而变粗,肉质。茎茎多数,柔弱,被有短柔毛,弯曲上升或可能多少倾卧铺散。叶叶基生与茎生,前者少数,长达13

  • 粗筒兔耳草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分布于我国西藏东南部、南部。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海拔:4500-4600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

  • 粗管马先蒿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四川西部(雅江)及西藏昌都专区西部形态特征低矮草本,干时不变黑或略变黑褐色,高连花仅10厘米。根茎长1-2厘米,有少数节,节上有宿存的鳞片;根锥锥形或多少圆筒形,长仅2-3厘米,不分枝,生有少数须根。茎很短,单条或多条,仅1-

  • 根茎马先蒿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西藏昌都专区南部(摊年拉山)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低矮,高不达7厘米,干时不变黑色。根茎伸长,节间长可达2厘米,径仅o.7毫米,节上密被卵形至披针形膜质鳞片,根颈亦密被鳞片与多条去年枯叶的叶柄,惟不成密丛。茎单条或3-4条丛生,

  • 细穗腹水草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短果潘氏马先蒿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东喜马拉雅,西藏南部亚东春丕谷,东南部靠近西藏昌都专区的地方国外分布:东尼泊尔至不丹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

  • 瑶山母草

    植物信息命名来源:[FloraReipublicaePopularisSinicae67(2):136,396(addenda),pl.13,f.1-21979]是否中国特有是是否引种栽培人工引种栽培国内分布广东省形态

  • 东方毛蕊花

    产地分布产新疆(霍城、塔城一带),苏联高加索、中亚和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达120厘米。茎疏被白色星状毛。基生叶因标本不全而未见;茎生叶较少,下部的矩圆状披针形,长10—18厘米,宽4—5厘米,下面毛较密,上面毛甚稀疏或近无毛

  • 抱茎石龙尾

    形态特征陆生草本;茎直立或上升,高30-50厘米,无毛,顶部被极短的腺毛,简单或多分枝。叶无柄,对生,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全缘或稀具不明显的细齿,长20-40毫米,宽3-20毫米,基部半抱茎,有时在近根茎处新出的幼枝上的为条形而3-5枚轮生;叶脉3-7条,并行。花无梗或几无梗

  • 弹刀子菜

    入药部位全草。性味味微辛,性凉。归经归肝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治用于便秘下血,疮疖肿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相关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