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毛山矾
微毛山矾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Woodsia rosthorniana Diels
- 别名
- 罗氏岩蕨
- 门
- 蕨类植物门
- 纲
- 蕨纲
- 亚纲
- 菊亚纲
- 目
- 真蕨目
- 科
- 岩蕨科
- 种
- 茉莉花
- 亚科
- 素馨亚科
- 族
- 素馨族
- 属
- 岩蕨属
- 类型
- 常绿花灌木类
与微毛山矾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灌木或乔木;嫩枝、叶背和叶柄均被紧贴的细毛。叶纸质或薄革质,椭圆形,阔倒披针形或倒卵形,长4-12厘米,宽1.5-4厘米,先端短渐尖、急尖或圆钝,基部狭楔形,下延至叶柄,全缘或有不明显的波状浅锯齿;中脉在叶面微凸起或平坦,侧脉每边6-10条,在近叶缘处分叉网结;叶柄长4-7毫米。总状花序长1-2厘米,有分枝,上部的花无柄,花序轴、苞片和小苞片均被短柔毛;苞片长圆形或圆形,长1.2-2毫米,有缘毛;花萼长约2毫米,裂片阔卵形或近圆形,有缘毛,与萼筒等长或稍长于萼筒,萼筒无毛;花冠长约3毫米,5深裂几达基部,裂片倒卵状长圆形;雄蕊15-20枚,花盘环状,被疏柔毛或近无毛,花柱短于花冠。核果卵圆形,长5-10毫米,顶端宿萼裂片直立,熟时黑色或黑紫色。
分布生境
产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台湾、浙江。生于海拔900-2500米的密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台湾。
用途
种子油可制肥皂;木材供建筑板料用。
-
白牛皮消
白牛皮消基本信息学名CynanchumlysimachioidesTsiangetP.T.Li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捩花目Contortae
-
四棱山梅花
形态特征灌木,高约3米;二年生小枝暗紫色,表皮片状脱落,当年生小枝紫红色,稍具白粉,无毛。叶卵形或阔卵形,长7-10厘米,宽4-6厘米,花枝上的叶较小,长4-5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稍具疏离锯齿,上面疏被糙伏毛,下面密被灰色长柔毛,沿叶
-
簇花蛇根草
基本信息学名OphiorrhizafasciculataD.Don.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茜草目Rubiales茜草科Rubia
-
黄瓦韦
形态特征:植株高约12-28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褐色,密被披针形鳞片;鳞片基部卵状,网眼细密,透明,棕色,老时易从根状茎脱落。叶远生或近生;叶柄约长3-7厘米,禾秆色;叶片阔披针形,长约10-25厘米,短圆钝头,下部1/3处为最宽,约1.2-3厘米,向基部突然狭缩成契形并下延,
-
尼泊尔黄花木
形态特征总状花序顶生,长5-8厘米,具花2-4轮,花后几不伸长,密被白色棉毛,不脱落;苞片阔卵形,长约1.2厘米,先端锐尖,密被毛;花梗长2-2.5厘米;花长约3厘米;萼钟形,长1.2-1.6厘米,被白色棉毛,萼齿5,上方2齿合生,三角形,长4毫米,下方3齿披针形,与萼筒近等
-
腺叶杜茎山
腺叶杜茎山基本信息学名MaesamembranaceaA.DC.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报春花目Primulales紫金牛科Myr
-
小花钗子股
学名:Luisiabrachystachys(Lindl.)Bl.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crospermae兰科Orchidaceae兰亚科Subfam.Or
-
锈荚藤
形态特征木质藤本;嫩枝密被褐色茸毛,枝无毛;卷须初时被长柔毛,渐变秃净。叶纸质,心形或近圆形,长5-10厘米,宽4-9厘米,先端通常深裂达中部或中部以下,裂片顶端急尖,有时渐尖,基部深心形,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沿脉上被锈色柔毛或有时近无毛;基出脉9-11条,侧脉和网脉在叶两
-
天山铁角蕨
形态特征植株高10―15厘米。根状茎斜升,先端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1―2毫米,基部宽约0.4毫米,膜质,黑褐色,有光泽,全缘。叶多数密集簇生;叶柄长4―6厘米,纤细,粗约1毫米,下部黑褐色,有光泽,上部为灰绿色,疏被褐黑色纤维状小鳞片,以后陆续脱落而变光滑,上面有浅阔纵沟
-
钩梗石豆兰
产地分布产云南南部(勐腊、景洪、勐海)。生于海拔800—1500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树干上。分布于泰国、越南。模式标本产于泰国。形态特征假鳞茎聚生,卵状圆锥形,粗约1—1.5厘米,顶生1枚叶。叶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0—15厘米,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