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常绿植物 > 金花风铃木

金花风铃木

编辑:唐宇阳发布时间:2021-02-08 13:15:39

金花风铃木是一种会随着四季变化而更换风貌的树。春天枝条叶疏,清明节前后会开漂亮的黄花;夏天长叶结果荚;秋天枝叶繁盛,一片绿油油的景象;冬天枯枝落叶,呈现出凄凉之美,这就是黄花风铃木在春、夏、秋、冬所展现出不同的独特风味。黄花风铃木株高可达8公尺,掌状复叶,小叶5-7枚,披针状长椭圆形,先端钝,全缘,厚纸质。春至夏季开花,总状或圆锥花序,顶生,花冠漏斗状,黄色,花色清逸高雅。

拉丁名
Magnolia sprengeri Pampan.
别名
黄金风铃木、银鳞风铃木、巴西风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毛茛目
紫葳科
武当木兰
亚科
芸香亚科
木兰族.
风铃木属
类型
落叶阔叶乔木类

与金花风铃木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金花风铃木约4-6m高。干直立,树冠圆伞形。掌状复叶,小叶4-5枚,倒卵形,纸质有疏锯齿,叶色黄绿至深绿,全叶被褐色细茸毛。冬天落叶。春季约3-4月间开花,花冠漏斗形,也像风铃状,花缘皱曲,花色鲜黄;花季时花多叶少,颇为美丽。果实为蓇葖果,向下开裂,有许多绒毛以利种子散播。花期仅十余天,蓇葖果,开裂时果荚多重反卷,向下开裂,种子带薄翅,有许多绒毛以利种子散播。

株高可达8公尺,掌状复叶,小叶5-7枚,披针状长椭圆形,先端钝,全缘,厚纸质。春至夏季开花,总状或圆锥花序,顶生,花冠漏斗状,黄色,花色清逸高雅。

①落叶乔木,约10-15m高。干直立,树冠圆伞形。

②叶:掌状复叶,小叶4-5枚,倒卵形,纸质有疏锯齿,叶色黄绿至深绿,全叶被褐色细茸毛,冬天落叶。

③花:次年3、4月开花,花冠漏斗形、五裂,似风铃状,花缘皱曲,开花时一簇簇金黄色,摄人的娇艳,仿佛告诉人们春天来了,故名风铃报春。

④果:蓇葖果,开裂时果荚多重反卷,向下开裂,种子带薄翅。

生长环境

金花风铃木性喜高温,生育适温为20~30℃,冬季需温暖避风越冬。

华南地区北部冬季低温,又多雨潮湿,需注意寒害。栽培土质以富含有机质之砂质壤土为最佳。金花风铃木排水、日照需良好。

分布范围

金花风铃木巴西国花,原产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

主要价值

金花风铃木春天色彩金黄,夏天长叶结荚,秋天枝叶繁盛,冬天落叶凄美,是一种会随着四季变化而更换风貌的优良的园林景观树种,金花风铃木的生物生态特性,奠定了它在园林中的观赏价值。人们已经注意到其极大的观赏和应用空间,并大量运用到园林绿化中。

金花风铃木巴西国花。

木材可用于制造家具和乐器,树皮具有再要的药用价值。

栽培技术

温度环境

金花风铃木生长适温23-30oC,不耐寒,在我国仅适合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栽培。

在苗期也要求较强的光照,特别是在温室环境进行播种育苗时,极易因为光照和通风不足造成小苗长势弱并发生猝倒病。因此在种子发芽、真叶展开后,要保证生长环境的遮光率不超过50%,同时保持足够的通风。

土壤施肥

金花风铃木培育大苗的圃地应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浇灌与排水良好的地方,做好规划和整理好排灌水的沟渠,每亩种植3000株左右,种植时每穴下250克的复合肥或1千克的有机肥作基肥,基肥应与泥土充公搅拌后再种苗。种苗时,要去掉育苗袋,种稳压实。

株控制

金花风铃木苗期生长快,主干柔软,容易倒伏并易产生萌芽,自然株型往往不佳。为得到直立挺拔的株型,应在种植后,从苗高30-50厘米时就在苗的旁边竖立高约2米支撑竹子引导植株直立生长,苗每长高50厘米捆扎一次。

生长期间定期进行修剪整形,剪去低矮的分生侧枝,冬季落叶后应统一进行一次修枝整形,剪去病枝、枯死枝和低矮处分生的偶侧枝,才保持主干生长通直。由于黄花风铃木的树皮较薄,容易被支撑的竹竿摩擦破损,受损后容易形成较大的伤口,影响美观,因此要对其主干和支撑竹竿接触部位垫衬软布,以避免树皮受担损。

当主干长高1.8-2米时,保留顶上的枝条形成树冠,经过3-4年的大田培育,在植株高达3米以上,径粗4-6厘米时可出圃绿化。

栽培

合适株行距2.5m*2.5m,挖穴至少50cm*50cm*40cm,施肥一般10斤左右,混合75%畜禽肥、18%磷肥、7%钾肥、微量硫酸锌(促使分蘖、分枝,使树冠饱满)做基肥。追肥要勤施薄施,隔两个月施追肥一次,第一次施尿素,以后施复合肥。金花风铃木枝条软,注意一定要立杆扶直。

繁殖

金花风铃木可用播种、扦插或高压法繁殖,但以播种为主,春、秋为适期。

金花风铃木主要的繁殖技术是采用播种,扦插或高压法繁殖,但以播种为主,春,秋为适期,种子发芽温度为24~28℃由于金花风铃木果实成熟后会自然裂开,种子易随风飘散,所以应在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时及时抖出种子。

种子薄而轻,宜随采随播。播种时可采用塑料盆作为育苗筛,以细泥土为播种基质。方法是先在育苗筛内放置3厘米厚的消毒的泥炭土,把种子均匀撒在泥炭土表面,再用细沙覆盖至看不见种子为宜。播种后浇透水。栽培土质以富含有机质之土壤或砂质土壤最佳。性喜高温,生育适温23~30℃。

金花风铃木置于阴棚内保温。注意保持适当的温度为淋水管理,保持泥炭土湿润。播种后约10天时开始萌芽,待小苗长出2对真叶后,可移栽到直径20~15厘米的育苗袋中培育。在管理过程中,每3个月移动育苗袋一次以便切断扎进泥土的树根,一年生的苗木可高达40~50厘米,翌年春可移种到大田中栽种培育大苗。

病虫害防治

金花风铃木的病虫害较少,目前发现主要是病原物侵害和钻心虫蛀杆,树体较弱的苗木容易受害,每年春季新叶刚萌发时,金花风铃木最容易受到病虫害侵害。防治方法除了化学防治外,加强肥水管理,增加树势,也是很好的措施。实际生产中对于叶斑病可使用50%多菌灵粉剂600倍液和70%甲基托布津粉剂800倍液交替喷施;对虫害可使用菊酯类农药,如万灵粉剂1000倍液和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交替喷施,每隔7~10d喷药1次,连喷3~4次,防治效果较好。

相关植物
  • 紫叶美国梓树

    形态特征紫叶美国梓树是落叶乔木,株形开展,叶阔卵圆形,叶基心形,长15~25厘米,新叶紫红色。生长环境喜光,耐旱,较耐寒,喜温暖湿润气候。主要价值庭园观赏优良树种,可孤植或丛植。繁殖方法

  • 木蝴蝶

    形态特征小乔木,很少分枝。叶对生,为2-3回3数羽状复叶,大型,着生于茎的近顶端,小叶卵形,全缘。顶生总状花序,直立,延长。花萼大,紫色,肉质,阔钟状,顶端近平截。花冠大,紫红色,钟状,檐部微二唇形,裂片5,开展,圆形,边缘波状。雄蕊4,微2强,退化雄蕊较短,插生于花冠管中部

  • 铁西瓜

    形态特征一株6米多高的大树上挂满了仿如西瓜的果实,引来众多游客驻足观赏。这种奇异的果实直径有20多厘米,极像一个个绿色的大西瓜高高地悬挂在树干上,令参观者惊叹不已,这是植物园新展出的瓢瓜树,别名铁西瓜,因盛果期,倒挂枝头的果实酷似从天而降的炮弹,人们又形象地称之为“炮弹果”。

  • 红花风铃木

    形态特征花冠铃形,紫红,小花多数聚生成团,开花时尚有叶片,花团锦簇,极为壮观。花期在1至2月,早春开花。花大型淡粉红色,具观赏价值。总状花序,花冠钟形,径3~5公分,果实为蒴果。栽培土质以富含有机质之砂质壤土最佳,排水、日照需良好。成株秋末至春季花芽分化,忌修剪,以免影响开花

  • 菜豆树

    形态特征小乔木,高达10米;叶柄、叶轴、花序均无毛。2回羽状复叶,稀为3回羽状复叶,叶轴长约30厘米左右;小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7厘米,宽2-3.5厘米,顶端尾状渐尖,基部阔楔形,全缘,侧脉5-6对,向上斜伸,两面均无毛,侧生小叶片在近基部的一侧疏生少数盘

  • 毛叶猫尾木

    命名来源(云南植物志)[云南植物志2:724.1975]中国植物志:69:052英文植物志:18:224植物形态与原变种西南猫尾木(原变种)区别在于小叶片较小,顶端常钝或短渐尖,背面或有时两面被黄锈毛,毛不脱落或脱落

  • 洋红风铃木

    形态特征株形: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12米;树皮灰色,鳞片状开裂,小枝有毛。叶:掌状复叶,对生,叶片卵形,渐尖,被细毛,缘具齿,叶柄长。花:圆锥花序顶生,花冠漏斗状,也似风铃状,开花时稀疏枝叶搭配着密集漂亮的风铃状黄花,色彩鲜艳夺目,花团缤纷锦簇

  • 金叶梓

    形态特征金叶梓树,紫葳科梓树属。落叶阔叶乔木,普遍植株高6-8米,可达15米。新叶金黄色,阔卵形,夏季叶色转为黄绿;花大,仲夏和夏末开花,花橙色、紫色、黄白色或花白色;蒴果。梓树叶大荫浓,花叶美丽,是优良的绿化、观叶、观花树种。生长环境适应性强

  • 连理藤

    形态特征常绿木质藤本,以三处复叶顶小叶变态的单一卷须攀援,小叶全缘,椭圆状长圆形,顶生或腋生圆锥花序,花冠漏斗形,鈡状,花淡红至红色。蒴果长圆形。生长环境生长适温:22-30度土壤: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富含腐殖质的肥沃土壤为最佳水分

  • 凌霄

    形态特征攀援藤本;茎木质,表皮脱落,枯褐色,以气生根攀附于它物之上。叶对生,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9枚,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顶端尾状渐尖,基部阔楔形,两侧不等大,长3-6(-9)厘米,宽1.5-3(-5)厘米,侧脉6-7对,两面无毛,边缘有粗锯齿;叶轴长4-13厘米;小叶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