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常绿植物 > 桑椹子

桑椹子

编辑:伯屠钦发布时间:2021-02-08 13:16:57

桑葚子(sāngshènzi),为桑科落叶乔木桑树的成熟果实,桑葚子又叫桑果、桑枣,农人喜欢其成熟的鲜果食用,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成熟的桑葚子质油润,酸甜适口,以个大、肉厚、色紫红、糖分足者为佳。每年4-6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洗净,去杂质,晒干或略蒸后晒干食用。

拉丁名
Morus alba L
别名
桑实、葚、乌椹、文武实、黑椹、桑枣
木贼门
松纲
亚纲
苏铁亚纲
苏铁目
桑科
桑树
亚科
蝶形花亚科
槐族
落叶乔木
类型
落叶阔叶乔木类

与桑椹子相似植物

药理作用

1.增强免疫功能小鼠α-醋酸萘酯酯酶(ANAE)阳性的T淋巴

细胞和脾脏B淋巴细胞(溶血空斑形成细胞数),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给LACA小鼠每日灌服桑椹水煎剂12.5g(生药)/kg,连续10天,可显著增加不同年龄组小鼠的T淋巴细胞;但同剂量的桑椹水煎剂,仅可增加幼龄小鼠B淋巴细胞数,对1年以上的老龄小鼠无明显影响。应用3H-TdR掺入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表明,桑椹水煎剂有中度激发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

2.对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给3-24月龄的BALb/c和LACA纯系小鼠每日灌服桑椹煎剂12.5g/kg,连续2星期。除24月龄老龄小鼠外,与同龄对照组比较均能显著降低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Na+-K+-ATP酶与机体释放能量、供Na+和K+的主动转运有关,桑椹子降低该酶的活性可能是其滋阴作用机制之一。

桑椹子为桑科落叶乔木桑树的成熟果实。全国各地均有出产。于果实红熟时采收,晒干生用,或加蜜熬膏用。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入心、肝、肾经。

功能:滋阴补血,明目生津,润肠。

主治:久病体虚,肝肾阴亏,腰膝酸软,目暗耳鸣,关节不利,肠燥便秘,津亏血少,潮热遗精,糖尿病等。

实用偏方

桑葚不仅可以解馋,还能够起到养生治病的作用。

自汗、盗汗:桑葚子10克,五味子10克。水煎服,逐日两次。

须发早白、眼目昏花、遗精:桑葚子30克,枸杞子18克,水煎服,每日一次;或桑葚子30克,首乌30克,水煎服,每日一次。

肺结核、阴虚潮热、干咳少痰:鲜桑葚子30克,地骨皮15克,冰糖15克。水煎服,每日早晚各一次。

失眠健忘:桑葚子30克,酸枣仁15克。水煎服,每晚一次。

血虚腹痛、神经痛:鲜桑葚子50克,水煎服;或桑葚子膏,每日10~15克,用温开水和少量黄酒冲服。

脱发:鲜桑葚子100克,洗净后与茯苓粉20克、糯米100克,一并入锅,加水适量煮成粥,作早餐食用。天天一剂,连服10天。

解酒:鲜桑葚洗净,捣烂取汁,饮服50毫升。

神经衰弱:鲜桑葚1000克,洗净,捣烂取汁,或取干桑葚300克煎取汁,与糯米500克一并煮熟,做成糯米干饭。候冷,加酒曲适量,拌匀,发酵成酒酿,任意食用。

便秘:桑葚子30克,蜜糖30克,水煎服。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腹泻者,不可服。

营养与药用

本品含葡萄糖、鞣质、丁二酸、矢车菊素、钙质、无机盐、维生素(A、B、C)、苹果酸、琥珀酸、酒石酸、色素等。未成熟青桑椹含有氰酸;桑叶含胡萝卜素、腺嘌呤、胆碱、异槲皮甙、葫芦巴碱、麦角甾醇、维生素B1、糖、鞣质。

营养知识

桑椹子知识介绍:

桑椹为聚花果,由多数小瘦果集合而成。呈长圆形,乳白色,黄棕色、棕红色至暗紫色;有短果序梗。气微,味微酸而甜。以个大、肉晒太阳,色紫红、糖性大者为佳。4~6月果实变红时采收,晒干,或略蒸后晒干。

桑椹子营养分析:

滋阴补血,生津润肠。主治肝肾阴血虚亏之眩晕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多梦,津伤口渴,消渴,肠燥便秘。

桑椹子补充信息: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干燥。炮制后的药材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桑椹子不适合人群:

脾胃虚寒便溏者、孕妇禁服。

桑椹子食疗作用:

味甘、酸,性微寒。归肝、肾、心经。清凉质润,入血分。

1.润阴补血。适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头晕目暗、耳鸣失眠、须发早白等症。

2.生津润燥。可用于治疗津伤内热消渴、阴虚肺燥干咳、津伤肠燥便秘,配伍养阴生津药。

桑椹子做法指导:

凡肝肾不足,阴亏血少,症见眩晕耳鸣,失眠多梦,须发早白者,可与何首乌、女贞子、旱莲草等相配。

凡津伤口渴消渴者,可与麦冬、生地黄、天花粉等同用,以增滋阴生津止渴之效。

相关植物
  • 滨榕

    产地分布产我国台湾台东及台南。形态特征常绿藤状灌木,匍匐枝节上生根;小枝微被柔毛或近无毛,淡红色或红褐色。叶薄纸质,叶型变异大,线形至狭披针形,长2-13厘米,宽3-20毫米,先端渐尖至急尖,基部圆形至钝形或为耳状,全缘,边缘不规则波状,具3或

  • 棒果榕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云南贡山、泸水、景东、蒙自一线以南地区,常生山谷,沟边或疏林中。国外分布: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东北部(阿萨姆)、缅甸、泰国、老挝、越南也有分布。形态特征灌木,高1-3米;树皮灰黑色,光滑;小枝纤细,有薄翅,红褐色。叶纸质

  • 钩毛榕

    形态特征直立灌木,高3-6米;小枝圆柱形,幼嫩时被钩状毛和柔毛。叶近革质,倒卵状镰形,两侧极不对称,长7-13厘米,宽3.5-5厘米,先端急尖至尾状尖,尾长1.5-2厘米,基部狭楔形,表面深绿色,疏生贴伏柔毛和钩状毛,背面浅绿色,疏生钩状毛和柔毛,密被点状钟乳体,边缘于1/3

  • 豆果榕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广西(德保、桂林)、云南(兰坪、元江、蒙自、西双版纳、文山)、贵州(望谟)。国外分布:泰国南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也有。形态特征乔木,幼时附生于它树,高5-15米;树皮灰色,光滑。叶厚革质,椭圆

  • 紫叶橡皮树

    形态特征橡皮树彩叶品种。叶紫色。分布范围原产印度、缅甸、斯里兰卡。在中国南部有栽培,北方地区一般为盆栽。主要价值叶大革质,形状可爱,南方可露地栽培,北方盆栽观赏。繁殖方法采用扦插法

  • 楔叶榕

    产地分布产广东、广西及贵州(贵阳)。常生于沟边湿润地区。模式标本采自越南北部。形态特征灌木或小乔木,高3-8米;树皮灰色;小枝红褐色,直径3-5毫米,无毛或微被柔毛。叶纸质,卵状椭圆形至倒卵形,长6-16厘米,宽4-8厘米,表面无毛,背面叶脉被

  • 对叶榕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西部和南部,海拔120-1600米),贵州。国外分布: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至澳大利亚也有分布。形态特征灌木或小乔木,被糙毛,叶通常对生,厚纸质,卵状长椭圆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长

  • 印度橡胶树

    形态特征印度榕是乔木,高达20-30米,胸径25-40厘米;树皮灰白色,平滑;幼小时附生,小枝粗壮。叶厚革质,长圆形至椭圆形,长8-30厘米,宽7-10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全缘,表面深绿色,光亮,背面浅绿色,侧脉多,不明显,平行展出;叶柄粗壮,长2-5厘米;托叶膜质,

  • 薜荔果

    形态特征攀援或匍匐灌木,叶两型,不结果枝节上生不定根,叶卵状心形,长约2.5厘米,薄革质,基部稍不对称,尖端渐尖,叶柄很短;结果枝上无不定根,革质,卵状椭圆形,长5-10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急尖至钝形,基部圆形至浅心形,全缘,上面无毛,背面被黄褐色柔毛,基生叶脉延长,

  • 蔓榕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我国台湾(台东、恒春半岛和兰屿)。国外分布: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马鲁古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也有。形态特征常绿灌木,通常匍匐爬行于石灰岩上,茎淡红褐色;小枝薄被柔毛和糠秕状鳞毛。叶革质,无毛或被硬毛,椭圆形或倒卵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