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柯
学名:Lithocarpusareca(Hick.etA.Camus)A.Camus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
- 拉丁名
- Betula ermanii Cham.
- 别名
- 文林果、花红果、林擒、五色来、联珠果等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山毛榉目
- 科
- 蔷薇科
- 种
- 岳桦
- 亚科
- 柑橘亚科
- 族
- 乌桕族
- 属
- 桦木属
- 类型
- 落叶阔叶乔木类
与槟榔柯相似植物
学名:Lithocarpusareca(Hick.etA.Camus)A.Camus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
山毛榉目Fagales
壳斗科Fagaceae
柯属Lithocarpus
形态特征:
乔木,高10-15米,小枝灰白色,无毛,有皮孔。叶纸质,倒披针形或狭长椭圆形,长13-25厘米,宽3.5-5.5厘米,两端狭尖,基部下延,叶缘上部有少数浅裂的锐齿或兼有全缘,中脉在叶面微凸起,侧脉每边9-15条,在叶面微凹陷,支脉明显,两面同色,无毛或脉腋上有丛毛;叶柄长0.5-1.5厘米。雄穗状花序单穗腋生,稀有短分枝而成圆锥状,长5-8厘米,花多而密集,花丝纤细,颇长,花序轴纤细;雌花序长4-10厘米,常雌雄同序,雌花生于花序轴的下中,故果序甚短;雌花每3-5朵一簇,通常1花结实,雌蕊卵状三角形;壳斗幼嫩时小苞片短线状,长2-4毫米,成熟时延长至8毫米;坚果橄榄状椭圆形,或长圆锥形,高40-50毫米,宽20-35毫米,上部有3条纵向略呈钝角的脊棱,顶端尖,栗褐色,无毛,果壁厚2-3毫米,基部平坦,果脐凹陷,深2-3毫米,口径8-15毫米。花期10月,果次年11月成熟。
产地分布:
产广西西部(那坡、龙州)、云南东南部(麻栗坡)。生于海拔800-1500米常绿阔叶林中。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植物图片:
-
小叶龙竹
产地分布本种在云南东南至西南海拔360-1100米分布,但均是栽培。形态特征竿高15-18米,直径10-15厘米,梢端弯或微下垂,基部数节环生气根;节间的下部深绿色,长26-32厘米,一侧扁平部分无毛,上部具少量白粉,竿壁厚2-2.5厘米;竿环
-
绒毛长穗柳
种名:绒毛长穗柳学名:SalixradinostachyaSchneid.var.pseudo-phaneraC.F.Fang别名:科:杨柳科属:柳属产地分布:产云南西北部。形态特征:本变种叶下面
-
肿胀果薹草
形态特征根状茎短或稍延长,木质,具长的匍匐地下茎。秆丛生,高45-75厘米,稍粗,三棱形,平滑,基部具少数紫褐色无叶片的鞘。叶稍短于秆,宽6-7毫米,平张,稍坚挺,上面两条侧脉明显,两面脉上和边缘粗糙,具长鞘,基部的叶鞘紫褐色,常开裂。苞片叶状,较小穗长很多,具鞘,向上面鞘渐
-
狭萼冠唇花
基本信息学名MicrotoenastenocalyxC.Y.WuetHsuan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ae
-
黑柯
形态特征乔木,高8-15米,胸径30-40厘米,新生枝及叶的叶面与叶柄被黄棕色长柔毛,毛甚早脱落,二、三年生枝暗褐黑色,散生肉眼不易察见的小皮孔。叶革质,硬而脆,叶边缘常稍向背卷,狭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4-11厘米,宽1-3.5厘米,顶部渐尖或骤狭急尖而钝头,基部楔尖,沿叶柄
-
黄花扁蕾
基本信息学名Gentianopsislutea(Burk.)Ma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捩花目Contortae龙胆科Gentia
-
疏花长柄山蚂蝗
形态特征直立草本,高30-100厘米。茎基部木质,从基部开始分枝或单一,下部被疏毛,上部毛较密。叶为羽状三出复叶,通常簇生于枝顶部;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约10毫米,基部宽4毫米;叶柄长3-9厘米,被柔毛;小叶纸质,顶生小叶卵形,长5-12厘米,宽5-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
-
缘毛橐吾
基本信息学名Ligularialiatroides(C.Winkl.)Hand.-Mazz.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桔梗目Campanulale
-
光果微孔草
光果微孔草基本信息学名MicroulaleiocarpaW.T.Wang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ae紫草科
-
银扇草
植物学史名由:银扇草遍及整个欧洲。因其透明的种夹又被称作“年度忠实”。在东南亚,因为这种植物的果荚形状酷似银元,故有「金钱花」、大金币草」之称。「合田草」之名,起因于日本合田教授于1901年于法国将种子携回日本,用其姓氏合田而命名。形态特征叶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