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
阿勃勒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Vitex canescens Kurz.
- 别名
- 滇枣,麦抱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合瓣花亚纲
- 目
- 管状花目
- 科
- 马鞭草科
- 种
- 桃
- 亚科
- 牡荆亚科
- 族
- 牡荆族
- 属
- 牡荆属
- 类型
- 落叶阔叶乔木类
与阿勃勒相似植物
阿勃勒(学名:Cassiafistula),属苏木亚科,该属植物全世界约有250种,是泰国的国花。原产于南亚南部,从巴基斯坦南部往东直到印度及缅甸,往南直到斯里兰卡。分布在缅甸、斯里兰卡、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南部、西南部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米的地区。落叶乔木,高达22m。叶柄即叶序轴无腺体;小叶3--4对,卵形至椭圆形,长8--15(20)cm。花长在约20到40厘米长的下垂状腋生总状花序。花的直径约4到7厘米,花瓣5枚离生,大小略等,雄蕊10枚,花丝黄色弯成勾状,其中有3枚特长、4枚中等而另3枚较短为不孕性。花落后结出长棍棒状不开裂荚果,长约30到60厘米,1.5到2.5厘米阔,需时一年才成熟,颜色由绿转黑褐,每室有一种子,呈扁圆形有褐色光泽,果肉是沥青状黑色黏质,有一股刺鼻的气味。种子有说味甜可食用,亦有说有毒,有轻泻作用,古埃及人用此来作泻药用。树皮含单宁,可作红色染料。
阿勃勒形态特征落叶小乔木或中等乔木,高可达15米;枝细长;树皮幼时光滑,灰色,老时粗糙,暗褐色。叶长30-40厘米,有小叶3-4对,在叶轴和叶柄上无翅亦无腺体;小叶对生,薄革质,阔卵形,卵形或长圆形,长8-13厘米,宽3.5-7厘米,顶端短渐尖而钝,基部楔形,边全缘,幼嫩时两面被微柔毛,老时无毛;叶脉纤细,两面均明显;叶柄短。总状花序长达30厘米或更长,疏散,下垂;花与叶同时开放,直径约4厘米;花梗柔弱,长3-5厘米,下无苞片;萼片长卵形,薄,长1-1.5厘米,开花时向后反折;花瓣黄色,倒卵形,近等大,长2-2.5厘米,具明显的脉;雄蕊10枚,其中3枚具长而弯曲的花丝,高出于花瓣,4枚短而直,具阔大的花药,其余3枚很小,不育,花药纵裂。荚果圆柱形,长30-60厘米,直径2-2.5厘米,黑褐色,不开裂,有3条槽纹;种子40-100颗,为横隔膜所分开。花期6-8月;果期10月。
生长习性喜光、耐遮荫、耐寒、适应城市环境,抗风性强,喜排水良好的土壤。
分布情况中国南部和西南部各省区均有栽培。原产印度、缅甸和斯里兰卡。
栽培技术繁殖方法
腊肠树(阿勃勒)用种子繁殖。种子成熟时,采回捣烂果皮取出种子,播前用开水浸3—5分钟,取出后10天左右,喷药1次(如六六六粉等)以防虫吃叶,以后每10天喷1次,直到移植。在苗期及时除草,这是保苗率高低的关键。苗高20厘米行第一次间苗,30—40厘米行二次间苗。每年松土2—3次。春至秋季每两个月施肥1次。花期过后应修剪整枝1次。
繁殖可用播种、扦插法,春、秋季为适期。幼苗高度一公尺以上再行定植。
为喜温树种,以砂质壤土最佳,排水、日照需良好,有霜冻害地区不能生长。繁殖可用扦插或播种法。
栽培土质以表土深厚,富含有机质之壤土最佳,喜充足阳光。幼苗定植前挖穴宜大,并预肥。成长期间每季施肥一次,并注意浇水,成株后则甚粗放。性喜高温,生育适温约23~32度。偶数羽状复叶,花瓣5,由几十朵小花组成一串花序,长达30厘米以上,盛花时,全树披挂金黄色的花串,款款下垂,临风摇曳,极为美观。腊肠树不但花美丽,果实也十分奇特,圆柱形的荚果,长30—60厘米,内有种子近100粒,成熟时黑褐色,好象一根根煮熟了的腊肠挂在树枝上,不过这“腊肠”是只可观赏不可吃的。为喜温树种,有霜冻害地区不能生长,通常在中国华南一带生长良好。性喜光,也能耐一定蔽荫,喜湿润肥沃的中性冲积土,以砂质壤土最佳,排水、日照需良好,生育适温23—32℃,能耐最低温度为-2—-3℃。在干燥瘠薄壤土上也能生长,病虫害少,为热带优良观赏树。
养护要点
腊肠树(阿勃勒)喜光,稍耐阴。喜湿润肥沃的石灰质及中性冲积土,忌积水,耐干燥瘠薄土壤。种子繁殖,种子小,直播成活率低。可与其他树木一样在苗圃育苗,宜选8~10年的母树采种,种子发芽率70%~90%。春季播种育苗,约10天左右可出苗,苗期需及时除草和浇水。第二年春天发芽前定植成活高,定植依地形、目的选择不同的行株距。定植后如遇春旱,需适当浇灌,以促使成活。
腊肠树(阿勃勒)尚未见扦插繁殖方面的资料,但大树砍伐后有根蘖苗可以更新的情况。
黑褐色,内具粘性,有异味;为高级之庭园树、行道树。黄花腊肠树,开花时节,有如雨洒黄金,树上会挂满一条条黄色花朵,由于长而下垂,像是飘在风中下雨般的黄金。在香港、九龙、新界多处地方有种植。红花腊肠树,这个品种也渐渐进入绿化市场。它与黄花品种配合使用,可以增加其观赏性,体现其多样性。但是,此树种为热带树种,适合闽、粤、桂三省栽培。因它不耐寒,-1℃以下的气温容易受冻害。
病虫防治病害:苗期有时出现斑叶病、灰霉病,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续3次。
虫害:粗鳞蜡螟、蚜虫、夜蛾类危害嫩叶及顶芽,可用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或20%速灭丁乳油2000~3000倍液喷洒。
经济价值阿勃勒一般可作景观树或行道树之用,广泛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种植。花期在5月,初夏满树金黄色花,花序随风摇曳、花瓣随风而如雨落,所以又名“黄金雨”。
本种是南方常见的庭园观赏树木,树皮含单宁,可做红色染料。根、树皮、果瓤和种子均可入药作缓泻剂。木材坚重,耐朽力强,光泽美丽,可作支柱、桥梁、车辆及农具等用材。
-
中国猪屎豆
形态特征植株草本,高15-60厘米;茎圆柱形,常呈木质,基部多分枝,除荚果外全部密被棕黄色长柔毛。叶无托叶;单叶,变异较大,通常为披针形,线状披针形,线形或长圆状线形,有时为长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3.5厘米,宽0.4-1厘米,两端渐
-
西藏柳
产地分布:产我国西藏。形态特征:灌木,高约50厘米。小枝暗灰绿褐色,幼时有毛,后无毛。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2-3厘米,宽9-11毫米,两端钝,少近圆头,上面深绿色,无毛,中脉有短柔毛,下面灰白色,无毛,有时中脉基部有毛,全缘;叶柄长2-4毫米,有短柔毛
-
黄钟木
形态特征高约5米;掌状复叶,小叶3-5枚,叶片被褐色细茸毛;花集生于枝端,花冠漏斗形,鲜黄色;果实圆柱形,下垂,被褐色茸毛,形如可爱的小猫尾巴。先花后叶,春季绽放风铃般的花朵挂满枝头,花团锦簇,形成一片金黄色的花海,极为壮观,可做行道树、庭院树。黄花风铃木别称黄
-
青香茅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秆直立,丛生,高30-80厘米,具多数节,常被白粉。叶鞘无毛,短于其节间;叶舌长1-3毫米;叶片线形,长10-25厘米,宽2-6毫米,基部窄圆形,边缘粗糙,顶端长渐尖。伪圆锥花序狭窄,长10-20厘米,分枝单纯,宽2-4厘米;佛焰苞长1.4-2厘米,黄色或成
-
黄古竹
黄古竹种名:黄古竹学名:PhyllostachysangustaMcClure别名:科:禾本科属:刚竹属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河南、江苏、浙江。国外分布:1907年由浙江余杭县塘栖引入美国栽培。模式标本采自美国
-
藏旱蒿
藏旱蒿基本信息学名ArtemisianortoniiPamp.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桔梗目Campanulales菊科Compo
-
腺毛香简草
腺毛香简草基本信息学名KeiskeaglandulosaC.Y.Wu别名腺毛霜柱(植物分类学报10卷3期)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
蜈蚣七
产地分布分布东北、华北、西北至西南一带。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茎横生,并有鳞芽,着生多数褐色须根。茎直立,高30、50厘米,全株密生白色柔毛。叶互生,卵状椭圆形,长8~16厘米,折迭状,先端尖,基部抱茎,全缘。花单1或2朵着生在茎顶,大形紫色;
-
冰草
产地分布暂无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
-
穗花刺头菊
穗花刺头菊基础信息学名CousiniafalconeriHook.f.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桔梗目Campanulales菊科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