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乔木植物 > 琅琊榆

琅琊榆

编辑:颛孙诗嘉发布时间:2021-02-08 14:55:17

琅琊榆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拉丁名
Sophora japonica Linn.
别名
滇枣,麦抱
种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蔷薇亚纲
豆目
蝶形花科
亚科
含羞草亚科
印加树族
槐属
类型
落叶阔叶乔木类

与琅琊榆相似植物

琅琊榆是一种落叶乔木,高15—20米,叶阔倒卵形至椭圆形;树皮淡褐灰裂成薄片脱落。琅琊榆为中国特有种,仅分布于安徽琅笽山和江苏宝华山等,生于海拔100—250m处的石灰岩丘陵山地落叶阔叶林中。琅琊榆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能生于岩石裸露、土层浅薄的立地条件,但在土层深厚、肥沃之处生长较快。琅琊榆目前处于濒危状态,已经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濒危种,分布面积日益窄小,数量甚小。

琅琊榆植物特征

落叶乔木,树干通直,树形高大,绿荫较浓,叶阔倒卵形至椭圆形,上面粗糙,背面密被白色绢毛,花早春先叶开放,翅果倒卵状椭圆形。

高15--20米;树皮淡褐灰色,裂成薄片脱落;小枝幼时密被柔毛,后变无毛,灰色或暗灰色,无木栓翅。冬芽卵圆形,芽鳞被毛。叶互生,宽倒卵形、长圆状倒卵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6--18厘米,宽3--10厘米,先端短尾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偏斜,楔形至心形,边缘具重锯齿,上面密被短硬毛,粗糙,下面密被柔毛,侧脉15--21对;叶柄长1--1.5厘米,密被长柔毛。春季先叶开花。在去年生枝叶腋排成簇状聚伞花序。翅果窄倒卵形、长圆状倒卵形或宽倒卵形,长1.5--2.5厘米,宽1--1.7厘米,两面及边缘疏被或密被柔毛,果核位于翅果的中上部,上端接近缺口,果梗长1--2毫米,被短毛。

生活习性

生于海拔100--250米石灰岩丘陵山地的落叶阔叶林中。

分布区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冬季受大陆性气流的袭击,气候较寒冷干燥。年平均温15℃,1月平均温1.8℃,7月平均温28℃;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集中在6、7、8三个月;相对湿度夏秋季在70%以上,冬春偏低。土壤为石灰岩发育的中性粘土或钙质土,Ph值6.5--7.5。琅琊榆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能生于岩石裸露、土层浅薄的立地条件,但在土层深厚、肥沃之处生长较快。为喜光树种,林内被压树生长不良。

琅琊榆3月中旬开花,随后长出新叶,4月下旬到5月上旬果实成熟,随风飘落,在林缘及阳光充足的地方,天然更新良好。根系发达,耐干旱,能生于岩石裸露、土层薄的地方,但在土层深厚、肥沃之处生长更快,喜爱阳光。通常与地锦、黄连木、铜钱树、青檀、朴树、榉树等组成落叶阔叶林。琅琊榆3月中旬开花,5月上旬果实成熟,随风飘落。

分布范围

中国特有树种,仅分布于滁州市琅琊山和江苏句容。分布面积窄小,数量甚少,如在安徽琅琊山,约有大、小树30余株,胸径30厘米以上的母树仅5株,林下幼树处于被压状态,急需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繁殖培育

繁殖与栽培:

播种繁殖。种子失水后寿命较短,采后宜即播种,或在低温上加以少贮,次年再播种,造林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的山麓坡地。

相关植物
  • 象草

    产地分布:象草原产于非洲热带区域。现在世界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多已引种栽培。我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已引入广州种植,现已遍及南方各省(区),尤其天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台湾等地,已大面积种植,:成为主要的栽培牧草。形态特征:多年生草

  • 紫背金盘

    紫背金盘基本信息学名AjuganipponensisMakino别名破血丹、石灰菜、散血草、退血草、筋骨草(中国药用植物图鉴,第二册),见血青、白头翁(江西),白毛夏枯草(浙江、江苏)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

  • 红枫

    形态特征落叶小乔木。树姿开张,小枝细长。树皮光滑,呈灰褐色。单叶交互对生,常丛生于枝顶。叶掌状深裂,裂片5-9.裂深至叶基,裂片长卵形或披针形,叶缘锐锯齿。春、秋季叶红色,夏季叶紫红色。嫩叶红色,老叶终年紫红色。伞房花序,顶生,杂性花。花期4-5月。翅果,幼时紫

  • 长梗扁果薹草

    形态特征与原亚种不同在于叶较宽。小穗4-9个,顶生小穗线状圆柱形,长达12厘米,宽5毫米。雌小穗长达10厘米,宽5毫米。雌花鳞片金黄褐色,长3-5毫米。果囊长5-8毫米。(资料来源:植物通)生长环境生长于山区石坡或沙坡上。

  • 报春红景天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5厘米。根颈粗,分枝,直径5毫米,叶密生。基生叶倒披针形、倒卵形至宽卵形,长达1厘米,宽2-5毫米,中部稍紧缩,先端钝圆,基部常宽广,全缘,被微乳头状突起。花单生或2花着生;苞片线形,长3毫米,宽1毫米;萼片5,卵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2.5-5毫米

  • 卵羽玉龙蕨

    形态特征:植株高6-16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连同叶柄和叶轴极密被鳞片和鳞毛;鳞片暗淡棕色,阔披针形,边缘具长纤毛,鳞毛线状披针形,上部边缘具纤毛,老时常常变成灰白色。叶簇生,柄长1-3厘米,径约1毫米,棕禾秆色;叶片线状披针形,长9-15厘米,中部宽约1.5厘米,顶部略变狭,一

  • 岩地早熟禾

    形态特征:多年生,具发达根状茎。秆疏丛,高约40厘米,具2-3节,顶节外露,位于秆下部1/3-1/2。叶鞘平滑无毛,短于其节间;叶舌膜质,长2-4毫米,顶端截平;叶片线形,对折,长5-10厘米,宽2-4毫米,蘖生叶片狭窄,细长。圆锥花序卵形,开展,长6-10厘米,宽3-6厘米,分

  • 食用大黄

    形态特征叶大、淡红色、掌状浅裂、心脏形,叶肉厚,叶面皱缩。叶柄长50-60cm,宽5-6cm,淡红色,密布红色细线,柔嫩叶柄呈鲜红色。6-7月自叶腋生花梗,高1m左右。花绿色,无花冠萼片6,雄蕊9。三角形有翼瘦果,9月成熟,果实各粒重20g左右,发芽期3年按叶柄颜色分为红色和

  • 垂穗披碱草

    形态特征:秆直立,基部稍呈膝曲状,高50-70厘米。基部和根出的叶鞘具柔毛;叶片扁平,上面有时疏生柔毛,下面粗糙或平滑,长6-8厘米,宽3-5毫米。穗状花序较紧密,通常曲折而先端下垂,长5-12厘米,穗轴边缘粗糙或具小纤毛,基部的1、2节均不具发育小穗;小穗绿色,成熟后带有紫色,

  • 绢毛黄鹌菜

    形态特征绢毛黄鹌菜(YoungiasericeaShihinAct.Phytotax.Sin.33:185.1995.)菊科莲座组植物,多年生簇生矮小草本植物,高3-6厘米。根垂直直伸。主茎极短,不明显,自基部短分枝,全部茎枝被白色短绢毛,接头状花序下部的毛稠密或密厚。叶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