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瓣绣球
大瓣绣球(学名:HydrangeamacrosepalaHay.):灌木,高可达4米;小枝圆柱形,褐色或淡紫红色,光滑无毛。叶纸质,披针形或狭椭圆形,边缘稍反卷,近全缘,两面无毛或偶尔有少许髯毛。
- 拉丁名
- Hydrangea macrosepala Hay.
- 别名
- 百日红、满堂红、痒痒树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蔷薇目
- 科
- 虎耳草科
- 种
- 大瓣绣球
- 亚科
- 绣球花亚科
- 族
- 绣球花族
- 属
- 绣球属
- 类型
- 落叶花灌木类
与大瓣绣球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大瓣绣球是灌木植物,高可达4米;小枝圆柱形,褐色或淡紫红色,光滑无毛。叶纸质,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长5-12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或略钝,边缘稍反卷,近全缘或中部至近顶部有疏离的仅具硬尖头的小齿,干后两面呈褐色或下面色稍淡,两面无毛或偶尔于下面脉腋间有少许髯毛;中脉在上面微凹或平坦,下面凸起,侧脉5-7对,纤细,弯拱,沿边缘向上长延伸,上面平坦,下面微凸,小脉稀疏网状,下面稍明显;叶柄细小,长8-15毫米,无毛。
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直径7-14厘米,顶端截平,分枝3,中间1条常较短小,且第一回分枝常较低,有时接近于基部而形成伞形状聚伞花序,疏被紧贴微柔毛;不育花存在,早落,萼片4,倒卵圆形或倒卵形,不等大,较大的长2-3厘米,宽1.4-2.8厘米,边全缘或波状,基部具短爪,膜质,两面无毛;孕性花萼筒钟形,基部略尖,长约1.5毫米,宽约2毫米,萼齿卵状三角形,长0.5-1毫米;花瓣倒披针形或倒长卵形,长2.5-3.5毫米,宽1-1.2毫米,先端渐尖,具短细尖头,基部具短爪;雄蕊10枚,近等长,长2.5-3.5毫米,花药长圆形,长约1毫米;子房半上位,花柱3-4,结果时长1.5-2毫米,直立或稍扩展,柱头略增大,沿花柱内侧下延至中部。
蒴果纺锤形,连花柱长5-6毫米,宽2.5-3毫米,顶端突出部分长1.5-2毫米,与萼筒等长;种子未成熟,淡褐色,阔卵形或宽长圆形,长0.5-0.6毫米,无翅,具网状脉纹。花期3-4月,果期6-7月。
产地生境
生于山地阔叶林中,海拔650米左右。产中国台湾(北部)。模式标本采自台湾新竹。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生长适温为18-28℃,冬季温度不低于5℃。花芽分化需5-7℃条件下6-8周,20℃温度可促进开花,见花后维持16℃,能延长观花期。但高温使花朵褪色快。土壤pH值的变化,使绣球的花色变化较大。短日照植物,不甚耐寒。夏季酷暑忌烈日直晒,否则叶易焦枯黄,不适宜过分干燥,好生于含腐殖质丰富、湿润、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枝叶经霜冻易萎蔫枯凋,露地栽培地上部分冬季枯死,翌年从根茎萌发新梢再开花,如在温室盆栽越冬,可保持常青。
繁殖方式
分株
宜在早春萌芽前进行。将已生根的枝条与母株分离,直接盆栽,浇水不宜过多,在半阴处养护,待萌发新芽后再转入正常养护。
压条
压条繁殖可在芽萌动时进行,30天后可生长,翌年春季与母株切断,带土移植,当年可开花。一般春季3-4月进行高压,6-7月即可生根,当年可剪下分栽。
扦插
在梅雨季节进行。剪取顶端嫩枝,长20厘米左右,摘去下部叶片,扦插适温为13-18℃,插后15天生根。
栽培技术
土壤
土壤以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通常用腐叶土、园土、有机肥按4:4:2比例配制,规模生产宜用草碳、珍珠岩、有机肥按6:2:2比例配制,用前彻底消毒。但花色受土壤酸碱度影响,酸性土花呈蓝色,碱性土花为红色。为了加深蓝色,可在花蕾形成期施用硫酸铝。为保持粉红色,可在土壤中施用石灰。若在园内种植,依植物根系的大小挖坑,坑的深度要比根系的长度再深60厘米。
浇水
叶片的蒸腾量很大,因此必须及时浇水,即使短时间的缺水萎蔫,也可造成叶缘干枯,花朵坏死。盆土要保持湿润,但浇水不宜过多,特别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受涝引起烂根。冬季室内盆栽以稍干燥为好。过于潮湿则叶片易腐烂。盆土常保湿润,但要防止雨后积水,以防绣球的肉质根因水分过多而腐烂。
光照
绣球花为短日照植物,平时栽培要避开烈日照射,以60%-70%遮荫最为理想。盛夏光照过强时适当的遮荫可延长观花期。夏季、秋季:应放置半阴处或帘棚下,防止烈日直晒,避免叶片泛黄焦灼。盛夏光照过强时适当的遮荫可延长观花期。入冬后,露地栽培的植株要壅土保暖,使之安全越冬;盆栽的可置于朝南向阳、无寒风吹袭的暖和处。冬季虽枯叶脱落,但根枝仍成活,翌春又有新叶萌发。
施肥
喜肥,一般每半个月追一次有机肥。生长前期氮肥要多一些,花芽分化和花蕾形成期磷钾肥多一些,亦可叶面喷施0.1%至0.2%的磷酸二氢钾2至3次,花蕾透色后停止施肥。翻盆换土时要待服盆后可施以一两次以氮肥为主的稀薄液肥,能促枝叶萌发。肥水要充足,每半月施肥1次。花前花后各施一两次追肥,以促使叶绿花繁。再加入适量腐熟饼肥作基肥。
修剪
植株生长旺盛,耐修剪。对于刚种植的、比较小的植株最好先不修剪,因为花芽的形成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一般可从幼苗成活后,长至10-15厘米高时,即作摘心处理,使下部腋芽能萌发。然后选萌好后的4个中上部新枝,将下部的腋芽全部摘除。新枝长至8-10厘米时,再进行第二次摘心。当发现新生枝条长出后,在距新生枝基部约1厘米处截去老枝。去残花或摘去花朵,可以促进植株开出更多的花。在两年生的壮枝上开花,开花后应将老枝剪短,保留2-3个芽即可,以限制植株长得过高,并促生新梢。秋后剪去新梢顶部,使枝条停止生长,以利越冬。经过这样的修剪,植株的株型就比较优美,大大加强了观赏价值。
病虫防治
灰霉病
症状:露地栽培的植株,易发生于密集的球形花丛,使之产生水渍状腐烂。温室栽培时,容易发生芽变黑,并枯萎。
防治方法:
减少侵染来源。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销毁。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苯来特800-1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喷2-3次。温室储藏期,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苯来特1000倍液。
叶斑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受侵染后初为暗绿色、水渍状的小斑点,逐渐扩大到1-3毫米,最大可达15毫米左右;后期病斑暗褐色,中心部分变灰白色,边缘部分紫褐色,略隆起。病部产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防治方法:
彻底清除病残体,烧毁或深翻土地,减少侵染源。
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6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77%可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黄化病
症状:绣球对缺铁非常敏感。由于铁在植物体内不易移动,当盆栽或地栽绣球缺铁时,表现为植株顶端的新梢、嫩叶之叶脉间先开始失绿,由叶尖逐渐向叶基变黄,而叶脉仍保持绿色,生长速度明显下降。如果不能及时通过外源补充可被利用的铁素,严重时整个新叶均会变成黄色,叶脉也逐渐变黄,最后几乎变成了白色,植株生长显得特别缓慢。一旦缺铁非常严重时,中、下部的老叶也表现出叶脉间黄化的症状,叶缘或叶尖出现枯焦及坏死;继续发展下去,则叶片脱落,植株生长停滞而死亡。夏季高温、多雨季节,一些生长旺盛的花卉种类嫩梢,也常出现临时性的缺铁症。
防治方法:缺铁症一旦发生,其防治比较困难,一般应以预防为主,具体措施:
土壤改良,矫正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中铁的有效性和植株根系对铁的吸收能力。如通过增施酸性有机肥、在有机肥中加硫黄、平衡施肥等措施来调节土壤酸度及养分供应。
调节施肥比例及肥料品种。如在碱性土壤上施酸性肥料。
采用叶面喷施、埋根等处理。叶面喷施用络合态铁(如尿素铁等)以0.5%的浓度傍晚喷施,埋根即找到植株根新梢,用0.5%的络合态铁用瓶子或塑料袋装后,将根新梢置入溶液中。
虫害
虫害有蚜虫和盲蝽危害,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杀。
主要价值
花朵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直径达14厘米,众花怒放,如同雪花压树,妩媚动人。枝叶密展,根肉质,适应性强,既能地栽于家庭院落、天井一角,也宜盆植为美化阳台和窗口增添色彩。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故最适宜栽植于阳光较差的小面积庭院中。建筑物入口处对植两株、沿建筑物列植一排、丛植于庭院一角,都很理想。更适于植为花篱、花境。
-
尾叶绣球
形态特征灌木,高约1米;小枝圆柱形,淡黄色,初时与叶柄、花序梗、花柄密被淡黄色短柔毛,老后渐变无毛。叶膜质,椭圆形或倒长卵形,长7-19.5厘米,宽2.5-8.5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除基部外具粗长锯齿,干后上面暗黄褐色,疏被短柔毛,中脉上的毛稍长,下面色较淡,
-
疏花山梅花
形态特征灌木,高2-3米;二年生小枝灰棕色或栗褐色,表皮薄片状脱落,当年生小枝褐色,无毛。叶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8厘米,宽1.6-3厘米,先端渐尖或稍尾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上面暗绿色,被糙伏毛,下面无毛或仅叶脉及脉腋疏被白色长柔毛,叶脉离基出3-5条;叶柄长5-
-
天胡荽金腰
形态特征叶子形态基生叶具长柄,叶片近圆形,长2.3-8.5厘米,宽2.4-8.5厘米,先端钝圆,边缘波状,或具34-37圆齿(齿先端微凹且具1疣点,齿缘具无色狭边),基部肾形,两面无
-
棒状梅花草
形态特征植株矮小,柔弱;生长地高高15-20厘米。根状茎很短小,块状,向下生出多数细长纤维状根。基生叶2-4,具柄;叶片肾形,长1.2-2.2厘米,宽1.8-3厘米,先端圆,具小突尖头,基部弯缺甚深呈深心形或耳状心形,边全缘,薄而稍反卷,上面深绿色
-
临桂绣球
形态特征亚灌木至灌木,高达3米;一年生或二年生小枝暗紫褐色,初时被疏柔毛,后渐变无毛,第二年树皮呈薄片状剥落。叶薄纸质,狭披针形、披针形或有时卵状披针形,长5-14厘米,宽1.7-4厘米,两侧略微不对称,一侧常稍弯拱,先端渐尖成镰状或尾状尖头,基部阔楔形或钝,边缘有疏离小齿或
-
毛柱山梅花
形态特征灌木,高3-6米;二年生小枝灰棕色,表皮呈片状脱落,当年生小枝紫色或暗紫色,疏被白色柔毛或无毛。叶纸质,卵形或阔卵形,较大,长6-14厘米,宽3-7厘米,花枝上的叶常较小,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12厘米,宽2-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
-
褐点金腰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5-6.3厘米。茎不分枝,被褐色卷曲柔毛。基生叶1枚或无,叶片扁圆状肾形,长3-8毫米,宽5-12毫米,边缘具13圆齿(齿先端微凹且具1褐色毛状尖头),基部心形,两面被褐色柔毛,叶柄长约1.7厘米,被褐色柔毛;茎生叶1-2枚,互生,叶片近肾形,长4.5-
-
多枝金腰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2.5-22厘米;不育枝发达,疏生褐色柔毛,其叶对生,叶片阔卵形至扁圆形,长5.5-12毫米,宽6-13毫米,边缘具不明显之8-12圆齿,基部宽楔形至近截形,腹面疏生褐色柔毛,背面无毛,叶柄长4-6毫米,具褐色柔毛,顶生者丛集呈莲座状,叶腋部具褐色柔毛
-
毛金腰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4-16厘米;不育枝出自茎基部叶腋,密被褐色柔毛,其叶对生,具褐色斑点,近扇形,长0.7-1.6厘米,宽0.7-2厘米,先端钝圆,边缘具不明显之5-9波状圆齿,基部宽楔形,腹面疏生褐色柔毛,背面无毛,边缘具褐色睫毛,叶柄长4-8毫米,具褐色柔毛,顶生者
-
七叶鬼灯檠
形态特征七叶鬼灯檠(原变种)多年生草本,高0.8-1.2米。根状茎圆柱形,横生,直径3-4厘米,内部微紫红色。茎具棱,近无毛。掌状复叶具长柄,柄长15-40厘米,基部扩大呈鞘状,具长柔毛,腋部和近小叶处,毛较多;小叶片5-7,草质,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7.5-30厘米,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