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栒子
重点介绍小叶栒子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小叶栒子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小叶栒子,蔷薇科植物,常绿矮灌木,高约1米。生于多石山坡或灌木丛中。分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小叶栒子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cotoneastermicrophyllusLindl.
别名:平枝栒子、铺地蜈蚣、矮红子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蔷薇亚纲
目:蔷薇目
科:蔷薇科
种:中甸山楂
亚科:苹果亚科
族:木犀榄族
属:栒子属
类型:常绿花灌木类
形态特征
常绿矮生灌木,高达1米;枝条开展,小枝圆柱形,红褐色至黑褐色,幼时具黄色柔毛,逐渐脱落。叶片厚革质,倒卵形至长圆倒卵形,长4-10毫米,宽3.5-7毫米,先端圆钝,稀微凹或急尖,基部宽楔形,上面无毛或具稀疏柔毛,下面被带灰白色短柔毛,叶边反卷;叶柄长1-2毫米,有短柔毛;托叶细小,早落。花通常单生,稀2-3朵,直径约1厘米,花梗甚短;萼筒钟状,外面有稀疏短柔毛,内面无毛;萼片卵状三角形,先端钝,外面稍具短柔毛,内面无毛或仅先端边缘上有少数柔毛;花瓣平展,近圆形,长与宽各约4毫米,先端钝,白色;雄蕊15-20,短于花瓣;花柱2,离生,稍短于雄蕊;子房先端有短柔毛。果实球形,直径5-6毫米,红色,内常具2小核。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普遍生长于多石山坡地、灌木丛中,海拔2500-4100米。
分布范围
产四川、云南、西藏。印度、缅甸、不丹、尼泊尔均有分布。
主要价值
常绿矮小灌木,春开白花,秋结红果,甚美观,是点缀岩石园的良好植物。
小叶栒子,枝横展,叶小枝密,花密集枝头,晚秋叶片颜色红亮,红果累累。是布置岩石园、庭院,绿地等处的良好材料。也可制作盆景。
繁殖方法
播种或扦插法繁殖。因原产高山地区,故不耐湿,应选排水良好的地段栽植。
栽培技术
栽植宜于早春进行,大苗需带土球。8-9月间增施磷肥,可提高果实观赏效果。
本种提示
本种植株叶形变异性强,与矮生栒子相近似,惟后者枝上易生不定根,叶片较大,下面无毛或仅有稀柔毛,小核常为4-5,易于识别。
变种
小叶栒子白毛变种
叶片和萼筒密被白色柔毛,叶边反卷。
产云南、四川。模式标本采自云南鹤庆。不丹、尼泊尔也有分布。
小叶栒子大果变种
本变种具广阔开展枝条和较大叶片及果实,叶片长6-10(16)毫米,果实直径8-10毫米。
产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河谷,海拔2700-3300米。
果色鲜艳,秋冬经久不凋,观赏价值很高。
小叶栒子无毛变种
叶片与萼筒在幼时被柔毛,但以后脱落近于无毛。
产西藏东南部。生于多石山地,海拔3900-4200米。不丹、缅甸也有分布。
小叶栒子细叶变种
叶片较窄,长圆倒卵形,先端圆钝,基部楔形,叶边反卷;花(1)2-4朵,直径5-7毫米;果球形,亮红色,直径约5毫米。
产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海拔3000-4000米。印度、锡金等地也有分布。
声明:本文 小叶栒子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