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花谱 > 植物品种 > 棕背杜鹃

棕背杜鹃

编辑:花公子
发布时间:2022-10-14 13:33:03

重点介绍棕背杜鹃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棕背杜鹃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棕背杜鹃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XylosmacontroversaClos

别名:竻(拼音:è)凿树。[1]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侧膜胎座目

科:大风子科

种:山枣

亚科:鼠李亚科

族:刺篱木族

属:柞木属

类型:常绿花灌木类

棕背杜鹃

基本信息

学名RhododendronalutaceumBalf.f.etW.W.Smith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杜鹃花目Ericales

杜鹃花科Ericaceae

杜鹃花亚科Rhododendroideae

杜鹃属Rhododendron

常绿杜鹃亚属Subgen.Hymenanthes

常绿杜鹃组Sect.Ponticum

大理杜鹃亚组Subsect.Taliensia

棕背杜鹃(原变种)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1.5-4米;幼枝直径7-8毫米,密被淡棕红色绵毛状绒毛,常混生红色短柄腺体。叶厚革质,长圆形或宽披针形,长7-14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钝或圆形或呈浅心形,边缘反卷,上面除中脉槽内有残存的毛外,其余无毛,微具皱纹,侧脉13-15对,略下凹,下面有两层毛被,上层毛被厚,绵毛状,由淡棕色的分枝毛组成,下层毛被薄,灰白色,紧密,中脉凸起,被毛,侧脉隐藏于毛被内;叶柄长1-1.5厘米,密被淡棕色绵毛状绒毛。顶生总状伞形花序,有花10-15朵,总轴长1-1.8厘米,疏被丛卷柔毛和短柄腺体;花梗长1.5-2厘米,疏被丛卷柔毛和短柄腺体;花萼小,杯状,长约1毫米,裂片5,近于圆形,外面疏被丛卷毛,边缘具腺头睫毛;花冠漏斗状钟形,长3.5-4厘米,白色至粉红色,筒部上方具深红色斑点,内面近基部具紫红色斑和白色短柔毛,裂片5,近于圆形,长约1.4厘米,宽2厘米,顶端具深缺;雄蕊10,不等长,长1.2-2.2厘米,花丝向基部略扩展,密被白色微柔毛,花药椭圆形,黄棕色,长2毫米;雌蕊比花冠短,比雄蕊长;子房卵状圆锥形,紫黑色,长6毫米,密被短柄腺体,花柱淡黄绿色,无毛亦无腺体,柱头小,具裂片。蒴果圆柱形,长1-1.5厘米,直径约4毫米。花期6-7月,果期9-10月。

产地分布

产四川西部、西南部至西北部、云南西北部。生于海拔3250-4300米的高山岩坡灌丛中或针叶林下。模式标本采自云南维西。

本种提示

本种近于腺房杜鹃R.adenogynumDiels,但本种叶下面毛被两层,花萼小,而与腺房杜鹃不同。

变种

1.腺房棕背杜鹃(变种)(云南植物志)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幼枝密被短柄腺体,芽鳞多少宿存,叶较窄而稍短,通常窄长圆形,长5-9.5厘米,宽1.5-2.5厘米,下面毛被锈红色,易脱落,子房密被绒毛和短柄腺体。花期6-7月,果期10月。

产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生于海拔3300-4200米的高山针叶林下或杜鹃灌丛中。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德钦。

2.毛枝棕背杜鹃(变种)(云南植物志)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幼枝密被锈色绒毛,无腺体;叶常为披针形,长6-10厘米,宽1.5-2.5厘米,下面毛被厚,红棕色,毡毛状;花梗和子房疏被丛卷毛,无腺体。花期6-7月,果期9月。

产四川木里、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生于海拔3300-4300米的高山杜鹃灌丛中。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德钦。

声明:本文 棕背杜鹃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