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刺
重点介绍虎刺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虎刺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虎刺基本信息学名Damnacanthusindic
虎刺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WoodsiarosthornianaDiels
别名:罗氏岩蕨
门:蕨类植物门
纲:蕨纲
亚纲:菊亚纲
目:真蕨目
科:岩蕨科
种:茉莉花
亚科:素馨亚科
族:素馨族
属:岩蕨属
类型:常绿花灌木类
虎刺基本信息
学名DamnacanthusindicusGaertn.
别名伏牛花、绣花针(植物名实图考),黄脚鸡(广东、湖南、广西)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茜草目Rubiales
茜草科Rubiaceae
茜草亚科Subfam.Rubioideae
巴戟天族Trib.Morindeae
虎刺属Damnacanthus
虎刺组Sect.Damnacanthus
形态特征
具刺灌木,高0.3-1米,具肉质链珠状根;茎下部少分枝,上部密集多回二叉分枝,幼嫩枝密被短粗毛,有时具4棱,节上托叶腋常生1针状刺;刺长0.4-2厘米。叶常大小叶对相间,大叶长1-2(-3)厘米,宽1(-1.5)厘米,小叶长可小于0.4厘米,卵形、心形或圆形,顶端锐尖,边全缘,基部常歪斜,钝、圆、截平或心形;中脉上面隆起,下面凸出,侧脉极细,每边3(-4)条,上面光亮,无毛,下面仅脉处有疏短毛;叶柄长约1毫米,被短柔毛;托叶生叶柄间,初时呈2-4浅至深裂,后合生成三角形或戟形,易脱落。花两性,1-2朵生于叶腋,2朵者花柄基部常合生,有时在顶部叶腋可6朵排成具短总梗的聚伞花序;花梗长1-8毫米,基部两侧各具苞片1枚;苞片小,披针形或线形;花萼钟状,长约3毫米,绿色或具紫红色斑纹,几无毛,裂片4,常大小不一,三角形或钻形,长约1毫米,宿存;花冠白色,管状漏斗形,长0.9-1厘米,外面无毛,内面自喉部至冠管上部密被毛,檐部4裂,裂片椭圆形,长3-5毫米;雄蕊4,着生于冠管上部,花丝短,花药紫红色,内藏或稍外露;子房4室,每室具胚珠1颗,花柱外露或有时内藏,顶部(3-)4(-5)裂。核果红色,近球形,直径4-6毫米,具分核(1-)2-4。花期3-5月,果熟期冬季至次年春季。
本种随不同环境其体态有较大差异,生于阴湿处的植株其叶较大而薄,刺较长,生于旱阳处植株的叶小而厚,刺较短。
生长习性
多生于阴山坡林下和溪谷两旁灌丛中。生境幽闭,喜散射光,喜较肥沃的砂质或粘质的微酸性土壤,喜湿怕涝,忌温差过大,不耐寒。盆栽应注意水分和光照,忌大肥,适当的光照可以促进开花结果提高观赏价值。
产地分布
产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省区。生于山地和丘陵的疏、密林下和石岩灌丛中。分布于印度北部和日本。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虎刺枝叶茂密,初夏白花繁盛,秋冬果实累累,鲜艳悦目。具有形体小巧、姿态雅美、四季常绿、小中见大的特点。是观叶、观花、观果兼而有之的极富观赏价值的常绿小灌木,深得广大盆景爱好者的青睐。
药用价值
祛风利湿,活血消肿。治痛风,风湿痹痛。痰饮咳嗽,肺痈,水肿,痞块,黄疸,妇女经闭,小儿疳积,荨麻疹,跌打损伤。
声明:本文 虎刺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