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刺茶藨子
重点介绍双刺茶藨子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双刺茶藨子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双刺茶藨子,为虎耳草科落叶灌木,高1-2(3)米;小枝较平滑,灰褐色,皮呈纵向细条状剥裂,嫩枝红褐色或红棕色,稍具纵棱,无毛[1],在叶下部的节上常有1对长3-5毫米的小刺,节间无刺或有稀疏细刺;
双刺茶藨子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RibesdiacanthumPall.
别名:二刺茶藨子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锦葵目
科:虎耳草科
种:武都荛花
亚科:波罗蜜亚科
族:榕族
属:茶藨子属
类型:落叶花灌木类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1-2(3)米;小枝较平滑,灰褐色,皮呈纵向细条状剥裂,嫩枝红褐色或红棕色,稍具纵棱,无毛,在叶下部的节上常有1对长3-5毫米的小刺,节间无刺或有稀疏细刺;芽小,卵圆形,长3-5毫米,先端急尖,具数枚棕色鳞片,外面无毛。叶倒卵圆形或菱状倒卵圆形,长1.5-3.5厘米,宽1-3厘米,基部楔形,上面暗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两面无毛,掌状3裂,裂片先端稍钝或微尖,边缘具粗大锯齿;叶柄长1-2厘米,无毛,稀仅于沿槽有稀疏柔毛。
花单性,雌雄异株,组成总状花序;雄花序长3-6厘米,下垂,具花10-20朵;雌花序较短,长1-2.5厘米,具花10-15朵;花序轴和花梗无柔毛,稀疏生短腺毛;花梗长2-4毫米;苞片披针形或舌形,长4-6毫米,先端急尖或稍钝,近膜质,无柔毛,具单脉;花萼黄绿色,无毛;萼筒辐状或碟形,长1-1.5毫米,宽大于长;萼片卵圆形,稀椭圆形,长1.5-2毫米,先端微钝,直立;花瓣甚小,楔状圆形,长0.5-1毫米,先端圆钝;雄蕊短,约与花瓣等长,稀稍长,下弯;雌花的雄蕊败育,花药常无花粉;子房近球形,无毛,雄花几无子房;花柱先端2裂。果实球形或卵球形,直径5-9毫米,红色或红黑色,无毛。花期5-6月,果期8-9月。
本种和光叶茶藨子RibesglabrifoliumL.T.Lu相近,区别在于后者叶菱状卵圆形至近圆形,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花序轴和花梗具短柔毛;萼筒浅杯形或盆形,长1.5-2毫米。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达1500米的沙丘、沙质草原及河岸边,尤其在沙滩地区最常见。喜光、耐寒、耐瘠薄土壤。
分布范围
产于黑龙江(大兴安岭)、吉林(长白山、漫江)、内蒙古(东部、南部)。
蒙古、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俄罗斯外贝加尔湖地区楞格河流域。
声明:本文 双刺茶藨子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