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帚栒子
重点介绍木帚栒子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木帚栒子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木帚栒子(学名:Cotoneasterdielsianus)为蔷薇科栒子属的植物,是我国的特有植物。产湖北、四川、云南、西藏。生在荒坡、沟谷、草地或灌木丛中,海拔1000-3600米。
木帚栒子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CotoneasterdielsianusPritz
别名:木帚子、茅铁香、石板柴(四川土名),狄氏栒子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科:蔷薇科
种:刺叶锦鸡儿
亚科:苹果亚科
族:山羊豆族
属:栒子属
类型:落叶花灌木类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1-2米,枝条开展下垂;小枝通常细瘦,圆柱形,灰黑色或黑褐色,幼时密被长柔毛。
叶片椭圆形至卵形,长1-2.5厘米,宽0.8-1.5厘米,先端多数急尖,稀圆钝或缺凹,基部宽楔形或圆形,全缘,上面微具稀疏柔毛,下面密被带黄色或灰色绒毛;叶柄长1-2毫米,被绒毛;托叶线状披针形,幼时有毛,至果期部分宿存。
花3-7朵,成聚伞花序,总花梗和花梗具柔毛;花梗长1-3毫米;花直径6-7毫米;萼筒钟状,外面被柔毛;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外面被柔毛,内面先端有少数柔毛;花瓣直立,几圆形或宽倒卵形,长与宽各约3-4毫米,先端圆钝,浅红色;雄蕊15-20,比花瓣短;花柱通常3,甚短,离生;子房顶部有柔毛。
果实近球形或倒卵形,直径5-6毫米,红色,具3-5小核。
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生长在荒坡、沟谷、草地或灌木丛中,海拔1000-3600米。
分布范围
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西藏。
本种提示
本种与西北栒子C.zabeliiSchneid.相近似,惟后者叶片先端多圆钝,花序稀疏下垂,果实多倒卵形,具2小核,易于区别。
变种
木帚栒子小叶变种小叶木帚子(中国树木分类学)
叶片较小,上面光亮,近无毛,果实珊瑚红色。
产四川、贵州。生于密林下,海拔2000-2300米。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康定。
K.E.FlincketB.Hylmo根据H.Smith在我国四川康定所采种子的栽培植物发表一新种C.splendensFlinck
声明:本文 木帚栒子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