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莲鞍
重点介绍马莲鞍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马莲鞍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马莲鞍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TetrastigmatonkinenseGagnep.
别名:芄兰、斫合子、白环藤、羊婆奶、婆婆针落线包、羊角、天浆壳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捩花目
科:萝藦科
种:萝藦
亚科:马利筋亚科
族:马利筋族
属:萝藦属
类型:藤本类
马莲鞍基本信息
学名StreptocaulongriffithiiHook.f.
别名古羊藤、南苦参、有毛老鸦嘴、虎阴藤(广西);红藤、藤苦参、地苦参、小暗消(云南);哈骂醒合(傣语);哈骂不果(哈语)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捩花目Contortae
萝藦科Asclepiadaceae
杠柳亚科Subfam.Periplocoideae
杠柳族Trib.Periploceae
马莲鞍属Streptocaulon
形态特征
木质藤本,具乳汁;茎褐色,具皮孔;枝条、叶、花梗、果实均密被棕黄色绒毛,老枝被毛渐渐脱落。根圆柱状,弯曲,木质,根皮暗棕色,有瘤状突起和不规则的纵皱纹。叶厚纸质,倒卵形至阔椭圆形,长7-15厘米,宽3-7厘米,中部以上较宽,顶端急尖或钝,具小尖头,基部浅心形,叶面深绿色,叶背浅绿色,干后灰褐色;中脉和侧脉在叶面凹陷,在叶背略凸起,侧脉每边14-18条,羽状脉平行;叶柄长3-7毫米。聚伞花序腋生,三歧,阔圆锥状;花序梗和花梗有许多苞片和小苞片着生;苞片和小苞片卵状披针形,外面密被绒毛;花小,花蕾近圆形,长和宽约3毫米;花冠外面黄绿色,内面黄红色,辐状,花冠筒短,裂片卵圆形,向右覆盖;副花冠裂片丝状,与花丝背部合生,着生在花冠的基部;花丝离生,丝状,或钻状,花药与柱头顶贴连,药隔顶上的膜片在柱头顶合生;花粉器匙形,载粉器内藏有许多四合花粉,基部的粘盘贴在柱头上;子房被柔毛,心皮离生,柱头圆锥状凸起。蓇葖双生,张开成直线或达200°角,圆柱状,长7-12厘米,直径5-7毫米,外果皮密被绒毛;种子长圆形,扁平,长9毫米,宽3毫米,棕褐色,顶端种毛白色或淡黄白色;种毛长3厘米。花期6-10月,果期8月-翌年3月。
产地分布
产于广西、贵州和云南。生于山野坡地、山谷疏林中或路旁灌木丛中。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和越南。模式标本采自缅甸。
用途
根供药用,可治痢疾、湿热腹泻、心胃气痛、感冒发烧、慢性肾炎、跌打。叶有毒,误食会引起头晕、腹泻,但可外用治毒蛇咬伤和烂疮等。
声明:本文 马莲鞍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