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黄耆
重点介绍丹麦黄耆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丹麦黄耆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丹麦黄耆(学名:Astragalusdanicus)是豆科黄耆属的植物。产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盟)。生于草地或向阳的山坡上。蒙古、原苏联、欧洲及北美也有分布。茎、叶可作牲畜饲料。
丹麦黄耆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AstragalusdanicusRetz.
别名:丹黄耆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科:豆科
种:笔直黄耆
亚科:蝶形花亚科
族:山羊豆族黄耆亚族
属:黄芪属
类型:草本类
形态特征
整体
多年生草本。
茎叶
茎上升或直立,高15-45厘米,下部分枝,有细棱,被白色短毛,上部较密并混有黑色毛。
羽状复叶有17-25片小叶,长5-6.5厘米;叶柄长10-12毫米;托叶中部以下合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7毫米,下面疏被白色和黑色毛,边缘和顶部具缘毛;
小叶对生,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稀椭圆形或卵形,长7-12毫米,宽2.5-4毫米,先端钝或近圆形,基部圆形,两面被白色近开展的长柔毛。
花
总状花序生10-20花,腋生,较密集,花序轴长2.2-3厘米;总花梗长12-15厘米;苞片长卵形,长2-3毫米,密被黑毛,有时混有白色开展毛;花几无花梗;花萼管状钟形,长约8毫米,密被棕色开展毛并混有少数白色毛,萼筒长4-5毫米,萼齿线状或线状披针形,长2-2.7毫米;
花冠紫红色,旗瓣狭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3-18毫米,宽5-6毫米,先端微缺,中部以下渐狭,瓣柄不明显,翼瓣长12-14毫米,瓣片狭长圆形,长7-8毫米,宽1-1.5毫米,先端钝圆,基部耳略向外展,瓣柄丝状,长6-6.5毫米,龙骨瓣长10-12毫米,瓣片近半圆形,长4-6毫米,宽1.5-2.5毫米,瓣柄长6-7毫米;子房有短柄,密被白色长柔毛,柄长1-1.5毫米。
果
荚果长圆状卵形,长约8毫米,宽约4毫米,先端凸尖,基部突然收狭为长约1毫米的果颈,被白色长柔毛,膨胀,背部具深沟,假2室。种子棕色,近肾形,长1-1.5毫米,横宽约2毫米,平滑。
花果期
花期6-7月,果期8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草地或向阳的山坡上。
分布范围
产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盟)。蒙古、原苏联、欧洲及北美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茎、叶可作牲畜饲料。
声明:本文 丹麦黄耆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