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黄耆
重点介绍草原黄耆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草原黄耆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草原黄耆(学名:Astragalusdalaiensis)为豆科黄耆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内蒙古等地,生长于海拔500米至1,0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乾旱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草原黄耆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Astragalusdalaiensis
别名:草木樨状紫云英、扫帚苗、马梢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豆目
科:豆科
种:岩生黄耆
亚科:蝶形花亚科
族:山羊豆族
属:黄耆属
类型:草本类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木质化,分歧。
茎丛生,短缩,通常埋于表土以下。
羽状复叶基生,有13-27片小叶,长达20厘米,具长柄,连同叶轴被白色柔毛;托叶互相分离,下部与叶柄贴生,下面和边缘被长柔毛,长约10毫米;小叶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15毫米,宽达9毫米,先端微尖至圆形,基部具短柄,两面被白色长柔毛,呈灰绿色。
花无柄,密集于叶柄基部;花萼管状,长约10毫米,被白色绵毛;萼齿近等长,钻状线形,长2.5-3毫米:花冠白色,旗瓣长约12毫米,瓣片宽椭圆形,顶端钝圆,基部渐狭成短瓣柄,翼瓣长约16毫米,瓣片狭长圆形,顶端钝圆,中部缢缩,基部具短圆形的耳,瓣柄细长,与瓣片近等长,龙骨瓣长约17毫米,瓣片卵状椭圆形,顶端钝,瓣柄细,较瓣片长;子房狭长圆形,长约5毫米,花柱长约10毫米。
荚果稍扁,椭圆状卵形,长约10毫米,直立,密被白色长柔毛。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500米至1,0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乾旱草地。
分布范围
产于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呼伦池(达赉湖)附近;科尔沁右翼前旗阿尔山附近。分布于中国(东北北部)。
声明:本文 草原黄耆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