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花谱 > 植物品种 > 夏至草

夏至草

编辑:花公子
发布时间:2022-09-07 10:27:26

重点介绍夏至草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夏至草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夏至草,别名小益母草,学名:Lagopsissupina(StephanexWilld.)Ikonn.-Gal.exKnorring,可做药物材料,云南有些地方用全草入药,据云功用同益母草。

夏至草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Lagopsissupina(StephanexWilld.)Ikonn.-Gal.ex

别名:小益母草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菊亚纲

目:唇形目

科:唇形科

种:夏至草

亚科:野芝麻亚科

族:夏至草族

属:夏至草属

类型:草本类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披散于地面或上升,具圆锥形的主根。茎高15-35厘米,四棱形,具沟槽,带紫红色,密被微柔毛,常在基部分枝。叶轮廓为圆形,长宽1.5-2厘米,先端圆形,基部心形,3深裂,裂片有圆齿或长圆形犬齿,有时叶片为卵圆形,3浅裂或深裂,裂片无齿或有稀疏圆齿,通常基部越冬叶远较宽大,叶片两面均绿色,上面疏生微柔毛,下面沿脉上被长柔毛,余部具腺点,边缘具纤毛,脉掌状,3-5出;叶柄长,基生叶的长2-3厘米,上部叶的较短,通常在1厘米左右,扁平,上面微具沟槽。

轮伞花序疏花,径约1厘米,在枝条上部者较密集,在下部者较疏松;小苞片长约4毫米,稍短于萼筒,弯曲,刺状,密被微柔毛。花萼管状钟形,长约4毫米,外密被微柔毛,内面无毛,脉5,凸出,齿5,不等大,长1-1.5毫米,三角形,先端刺尖,边缘有细纤毛,在果时明显展开,且2齿稍大。花冠白色,稀粉红色,稍伸出于萼筒,长约7毫米,外面被绵状长柔毛,内面被微柔毛,在花丝基部有短柔毛;冠筒长约5毫米,径约1.5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比下唇长,长圆形,全缘,下唇斜展,3浅裂,中裂片扁圆形,2侧裂片椭圆形。雄蕊4,着生于冠筒中部稍下,不伸出,后对较短;花药卵圆形,2室。花柱先端2浅裂。花盘平顶。

小坚果长卵形,长约1.5毫米,褐色,有鳞粃。花期3-4月,果期5-6月。

生长环境

杂草,生于路旁、旷地上,在西北、西南各省区海拔可高达2600米以上。

分布范围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浙江,江苏,安徽,湖北,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俄罗斯西伯利亚,朝鲜也有。模式标本采自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物种分布:主要分布于亚洲北部,自苏联西伯利亚西部经我国至日本,我国产3种,其中夏至草L.supina(Steph.)lk.-Gal.exKnorr.,广布于西南至东北。

主要价值

药用部位:全草药用功能:能活血调经

性味

归经:中药味微苦,性平。

有小毒。

养血,调经。

蒙药味微辛,性寒。利尿,退翳。入脾经。

《陕西中草药》:"味微苦,性平,有小毒。

药材炮制

除去杂质、残根及老梗,喷淋洗净,沥干,稍闷,切片,干燥。

繁殖方法

用分株繁殖或种子繁殖。

分株繁殖:夏至草为宿根性草本,于春季萌发前将根茎挖出,根据老蔸大小分成若干株,按行株距30cm×30cm左右栽植。

种子繁殖:于4-5月在畦上按30cm左右行距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上0.5cm左右,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注意除草、松土,过密处适当间苗。

夏至草喜向阳湿润的环境,对土地要求不严,但以保水能力较好的壤土栽培为好

物种分类

夏至草族,学名MarrubieaeEndl.,唇形科野芝麻亚科的一族。花萼管状或钟状,脉明显突起,具5-10齿。花冠筒藏于花萼内,稀伸出。雄蕊、花柱藏于花冠筒内(属16-17)。

词条图册

声明:本文 夏至草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

品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