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侧金盏花
重点介绍蜀侧金盏花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蜀侧金盏花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蜀侧金盏花(学名:AdonissutchuenensisFranch.)是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茎高25-40厘米,叶片形状与短柱侧金盏花相似,卵状五角形,三全裂,花直径2-4.8厘米,萼片约6,淡绿色,多为倒披针形,花瓣8-12,黄色,倒披针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心皮多数,花柱短,柱头小,球形。
蜀侧金盏花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AdonissutchuenensisFranch.
别名:毛黄连、毛名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木兰亚纲
目:毛茛目
科:毛茛科
种:蜀侧金盏花
亚科:毛茛亚科
族:毛茛族
属:侧金盏花属
类型:草本类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高(15-)25-40厘米,分枝或不分枝,无毛,基部有膜质鞘。叶无毛;叶片形状与短柱侧金盏花相似,卵状五角形,长3.5-6.8厘米,宽5-8厘米,三全裂,全裂片有柄,二回羽状全裂或深裂,小裂片有锐齿;叶柄长达5厘米,鞘顶端有叶状裂片。花直径(2-)3.5-4(-4.8)厘米;萼片约6,淡绿色,多为倒披针形,长7-12毫米,无毛或外面有稀疏短柔毛;花瓣8-12,黄色,倒披针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长(1-)1.5-2(-2.4)厘米;雄蕊长约为花瓣的1/3;心皮多数,子房疏被短柔毛,花柱短或近不存在,柱头小,球形。4月至6月开花。
分布范围
分布于四川西北部和东北部、陕西南部。生海拔1100-3300米间山地林中、灌丛中或草坡上。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城口。
主要价值
全草:苦,凉。有小毒。清热燥湿,健胃,镇静,强心。用于痈肿疮毒,目赤肿痛,呕吐,泻痢,心悸不眠,癫痫。
全草药用,治痈疮肿毒、目赤肿痛、呕吐泻痢等症(陕西中草药)。
附方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
【拼音】MáoHuánɡLián
【英语】all-grassofSzechwanAdonis
【别名】毛连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蜀冰凉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donissutchuenensisFranch.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阴干。
【性状】性状鉴别根茎粗短,下部有分枝。根粗大,棕色。茎不分枝或偶有分枝。叶互生,常集生于茎中上部;叶柄细长,上部叶柄渐短,完整叶片卵状五角形,全裂,裂片具柄,二回羽状全裂或深裂,小裂片有锐齿,灰绿色,无毛。花茎较叶短;花顶生,直径约3cm;花瓣多数,黄色,较萼稍长。气微,味苦。
【性味】苦;凉;有小毒
【归经】心;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强心镇痛。主痈疮肿毒;目赤肿痛;呕吐泻痢;心悸不眠;癫痫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近种区别
蜀侧金盏花极近短柱侧金盏花(A.brevistyla),但萼片较狭长,花瓣黄色可以区别。也近侧金盏花(A.amurensis),但萼片比花瓣短,为其主要区别。
声明:本文 蜀侧金盏花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