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纹香茶菜
重点介绍线纹香茶菜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线纹香茶菜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线纹香茶菜的属性介绍
类型:草本类
基本信息
学名Rabdosialophanthoides(Buch.-Ham.exD.Don)Hara
别名因陈草(广东怀集),熊胆草、土黄莲(广西),涩疙瘩、黑疙瘩(云南富源),草三七、小癫疙瘩、黑节草(云南),碎兰花(贵州兴义)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管状花目Tubiflorae
唇形科Labiatae
罗勒亚科Ocimoideae
香茶菜族PLECTRANTHEAE
香茶菜属Rabdosia
皱叶香茶菜组Sect.Rabdosia
线纹香茶菜系Ser.Gerardianae
线纹香茶菜(原变种)
形态特征
多年生柔弱草本,基部匍匐生根,并具小球形块根。茎高15-100厘米,直立或上升,四稜形,具槽,被短柔毛至几被长疏柔毛,常下部具多数叶。茎叶卵形、阔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5-8.8厘米,宽0.5-5.3厘米,先端钝,基部楔形,圆形或阔楔形,稀浅心形,边缘具圆齿,草质,上面榄绿色,密被具节微硬毛,下面淡绿色,除被具节微硬毛外,并满布褐色腺点;叶柄长与叶片近相等或较之略短或略长。圆锥花序顶生及侧生,长7-20厘米,宽3-6厘米,由聚伞花序组成,聚伞花序11-13花,分枝蝎尾状,具梗,总梗长5-13毫米;苞叶卵形,下部的叶状,但远较小,上部的苞片状,无柄,被毛与茎叶同,最下一对苞叶卵形,极小,其余的卵形至线形,远较纤细,长3-5毫米,比花梗短。花萼钟形,长约2毫米,直径约1.7毫米,外面下部疏被串珠状具节长柔毛,满布红褐色腺点,萼齿5,卵三角形,长为花萼之1/3,二唇形,后3齿较小,前2齿较大。花冠白色或粉红色,具紫色斑点,长6-7毫米,冠檐外面被稀疏小黄色腺点,冠筒直,基部直径0.8-1毫米,喉部直径1.5-2毫米,长3.7-5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长1.6-2毫米,极外反,具4深圆裂,裂片近长方形,下唇稍长于上唇,极阔的卵形,宽2-2.8毫米,伸展,扁平。雄蕊及花柱长长地伸出或在雄蕊退化的花中仅花柱长长地伸出。花、果期8-12月。
产地分布
产西藏,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及浙江;生于沼泽地上或林下潮湿处,海拔500-2700米。印度,不丹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北部。
用途
全草入药,治急性黄疽型肝炎、急性胆囊炎、咽喉炎、妇科病、瘤型麻风,尚可解草乌中毒。
变种
1.狭基变种石疙瘩(云南镇康),沙虫叶、白线草(云南腾冲),沙虫草,粪虫叶(云南盈江),猪屎把(四川峨眉),野苏麻(四川会理),熊胆草、风血草(广东)
这一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植株高大,高30-150厘米;叶大,卵形,长达20厘米,宽达8.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
产西藏,云南,四川,甘肃,贵州,广西,广东,湖南;生于杂木林下及灌丛中,海拔430-2900米。印度,锡金,尼泊尔,缅甸,泰国,老挝,越南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北部。
根或全草入药,治急性黄疽型肝炎、急性胆囊炎,并可驱蛔虫。
2.细花变种
这一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茎高40-100厘米;叶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5-8.5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微粗糙至近无毛,下面脉上微粗糙,其余部分满布褐色腺点,干后常带红褐色。
产广东,福建,江西;生于田间或山谷水边。锡金,尼泊尔,印度,缅甸,越南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北部。
本变种与长叶香茶菜Rabdosiastracheyi(Benth.)Hara十分相近,但后者以叶狭披针形,茎被栗色串珠状多节短柔毛或鳞批状短毛而可以与前者区分开。
3.小花变种
这一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花较小,长2-3毫米;叶被极疏具节微硬毛,下面常带紫色。
产云南南部,贵州南部;生于林下、沟边润湿处,海拔1000-2000米。模式标本采自云南砚山。
声明:本文 线纹香茶菜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