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荠苎
重点介绍石荠苎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石荠苎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石荠苎的属性介绍
类型:草本类
石荠苎基本信息
学名Moslascabra(Thunb.)C.Y.WuetH.W.Li
别名母鸡窝(河南南召),痱子草(江苏、四川、贵州遵义),叶进根(江苏江宁),紫花草(江苏),北风头上一枝香(江西景德镇),小苏金(江西宜黄),野苏叶、野蕾香、干汗草(江西),土荆芥(江西、湖南衡阳),野薄荷(湖北竹溪、福建崇安)、野荆芥(湖北巴东、四川重庆、贵州毕节、广西),土香茹草(四川重庆),沙虫药(广西),野升麻(浙江台州、四川巴县),蜻蜓花(福建南平),不脸草(福建南靖),野棉花(福建建瓯),月斑草(福建宁化),水苋菜(贵州独山),斑点荠苎(种子植物名称)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管状花目Tubiflorae
唇形科Labiatae
野芝麻亚科Lamioideae
塔花族SATUREJEAE
紫苏亚族PERILLINEAE
石荠苎属Mosla
唇萼组Sect.Mosla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茎高20-100厘米,多分枝,分枝纤细,茎、枝均四棱形,具细条纹,密被短柔毛。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3.5厘米,宽0.9-1.7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近基部全缘,自基部以上为锯齿状,纸质,上面榄绿色,被灰色微柔毛,下面灰白,密布凹陷腺点,近无毛或被极疏短柔毛;叶柄长3-16(20)毫米,被短柔毛。总状花序生于主茎及侧枝上,长2.5-15厘米;苞片卵形,长2.7-3.5毫米,先端尾状渐尖,花时及果时均超过花梗;花梗花时长约1毫米,果时长至3毫米,与序轴密被灰白色小疏柔毛。花萼钟形,长约2.5毫米,宽约2毫米,外面被疏柔毛,二唇形,上唇3齿呈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中齿略小,下唇2齿,线形,先端锐尖,果时花萼长至4毫米,宽至3毫米,脉纹显著。花冠粉红色,长4-5毫米,外面被微柔毛,内面基部具毛环,冠筒向上渐扩大,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扁平,先端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边缘具齿。雄蕊4,后对能育,药室2,叉开,前对退化,药室不明显。花柱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前方呈指状膨大。小坚果黄褐色,球形,直径约1毫米,具深雕纹。花期5-11月,果期9-11月。
产地分布
产辽宁,陕西,甘肃,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生于山坡、路旁或灌丛下,海拔50-1150米。越南北部,日本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用途
民间用全草入药,治感冒、中暑发高烧、痱子、皮肤搔痒、疟疾、便秘、内痔、便血、疥疮、湿脚气、外伤出血、跌打损伤。此外全草又能杀虫,根可治疮毒。
声明:本文 石荠苎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