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花谱 > 植物品种 > 绉面草

绉面草

编辑:花公子
发布时间:2022-09-24 17:38:45

重点介绍绉面草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绉面草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绉面草的属性介绍

类型:草本类

绉面草

基本信息

学名Leucaszeylanica(L.)B.Br.

别名蜂窝草、蜂巢草(广东),半夜花(广东海南)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管状花目Tubiflorae

唇形科Labiatae

野芝麻亚科Lamioideae

野芝麻族Lamieae

野芝麻亚族Subtrib.Lamiinae

绣球防风属Leucas

斜口组Sect.Plagiostoma

形态特征

直立草本,高约40厘米。茎多毛枝,具刚毛或柔毛状硬毛,四棱形,具沟槽。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5-5厘米,宽0.5-1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而狭长,基部以上有远离的疏生圆齿状锯齿,纸质,上面绿色,疏生糙伏毛,下面淡绿色,沿脉上较密生、余部均疏生糙伏毛,密布淡黄色腺点,侧脉3-4对,上面微凹,下面稍突出;叶柄长约0.5厘米,密被刚毛。轮伞花序腋生,着生于枝条的上端,小圆球状,近于等大,径约1.5厘米,少花,各部疏被刚毛,其下承以少数苞片;苞片线形,短于萼筒,中肋突出,疏生刚毛,边缘具刚毛,先端微刺尖。花萼管状钟形,略弯曲,外面在下部无毛,上部有时微糙而具稀疏刚毛,内面疏被微刚毛,脉10,不明显,在萼口处隐约消失,无明显刚毛,萼口偏斜,略收缩,齿8-9,刺状,从萼口生出,长1毫米左右。花冠白色,或白色且具紫斑,或浅棕色、或红色、或蓝色,长约1.2厘米,冠筒纤弱,直伸,顶端微扩大,外面近部密生柔毛,中部以下近于无毛,内面在冠筒中部有斜向毛环,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盔状,外密被白色长柔毛,内面无毛,下唇较上唇长一倍,极开张而平伸,3裂,中裂片椭圆形,边缘波状,最大,侧裂片细小,卵圆形。雄蕊4,内藏,花丝丝状,具须毛,花药卵圆形,2室。花柱极不相等2裂。花盘等大,波状。子房无毛。小坚果椭圆状近三棱形,栗褐色,有光泽。花果期一年四季。

产地分布

产广东及广西;为一杂草,生于砂、壤质的滨海地、田地、路旁以及缓坡地等向阳旷处,海拔在250米以下。印度,斯里兰卡,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斯里兰卡。

用途

全草入药,民间用于治感冒、咳嗽、风火牙痛、肠胃不适及百日咳等症。

声明:本文 绉面草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

品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