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青兰
重点介绍香青兰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香青兰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香青兰的属性介绍
类型:草本类
香青兰基本信息
学名DracocephalummoldavicaL.
别名摩眼子(辽宁),山薄荷(吉林),蓝秋花、玉米草、香花子(河北),臭仙欢、臭蒿、青蓝(山西),野青兰(陕西),青兰(甘肃)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管状花目Tubiflorae
唇形科Labiatae
野芝麻亚科Lamioideae
荆芥族Nepeteae
青兰属Dracocephalum
香青兰亚属Subg.Dracocephalum
香青兰组Sect.Dracocephalum
香青兰系Ser.Foetidae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6-)22-40厘米;直根圆柱形,径2-4.5毫米。茎数个,直立或渐升,常在中部以下具分枝,不明显四棱形,被倒向的小毛,常带紫色。基生叶卵圆状三角形,先端圆钝,基部心形,具疏圆齿,具长柄,很快枯萎;下部茎生叶与基生叶近似,具与叶片等长之柄,中部以上者具短柄,柄为叶片之1/2-1/4以下,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钝,基部圆形或宽楔形,长1.4-4厘米,宽0.4-1.2厘米,两面只在脉上疏被小毛及黄色小腺点,边缘通常具不规则至规则的三角形牙齿或疏锯齿,有时基部的牙齿成小裂片状,分裂较深,常具长刺。轮伞花序生于茎或分枝上部5-12节处,占长度3-11厘米,疏松,通常具4花;花梗长3-5毫米,花后平折;苞片长圆形,稍长或短于萼,疏被贴伏的小毛,每侧具2-3小齿,齿具长2.5-3.5毫米的长刺。花萼长8-10毫米,被金黄色腺点及短毛,下部较密,脉常带紫色,2裂近中部,上唇3浅裂至本身1/4-1/3处,3齿近等大,三角状卵形,先端锐尖,下唇2裂近本身基部,裂片披针形。花冠淡蓝紫色,长1.5-2.5(-3)厘米,喉部以上宽展,外面被白色短柔毛,冠檐二唇形,上唇短舟形,长约为冠筒的1/4,先端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扁,2裂,具深紫色斑点,有短柄,柄上有2突起,侧裂片平截。雄蕊微伸出,花丝无毛,先端尖细,药平叉开。花柱无毛,先端2等裂。小坚果长约2.5毫米,长圆形,顶平截,光滑。
产地分布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及青海;生于干燥山地、山谷、河滩多石处,海拔220-1600米(青海至2700米)。苏联西伯利亚,东欧,中欧,南延至克什米尔地区均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苏联。
用途
全株含芳香油,据国外报道含油量在0.01-0.17%,油的主要成分为柠檬醛25-68%,香叶醇80%,橙花醇7%。
本种提示
本种植物植株高矮,叶的形状大小及花萼花冠的长度亦有相当大的变异。我国所产多为植株较高,花较大的类型,但亦有植株矮小而花小或较大的。看来,Dracoce-phalumfoetidumBunge(inFl.Alt.2:368.1830)与本种的区别不是稳定的。由于未见到许多的蒙古和苏联西伯利亚的材料,暂不归并。
声明:本文 香青兰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