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点地梅
重点介绍阿拉善点地梅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阿拉善点地梅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阿拉善点地梅的属性介绍
类型:草本类
阿拉善点地梅基本信息
学名AndrosacealaschanicaMaxim.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报春花目Primulales
报春花科Primulaceae
报春花族Trib.Primuleae
点地梅属Androsace
高山组Sect.Chamaejasme
阿拉善点地梅(原变种)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壮,木质,直径可达6毫米;地上部分作多次叉状分枝,形成高2.5-4厘米的垫状密丛;枝为鳞覆的枯叶丛覆盖,呈棒状,直径达6毫米。当年生叶丛位于枝端,叠生于老叶丛上,直径5-7毫米;叶灰绿色,革质,线状披针形或近钻形,长5-7(10)毫米,宽0.75-2毫米,先端渐尖,具软骨质边缘和尖头,基部稍增宽,近膜质,两面无毛,背面中肋隆起,边缘光滑或微具毛。花葶单一,极短或长达5毫米,藏于叶丛中,被长柔毛,顶生1(2)花;苞片通常2枚,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约3毫米;花萼陀螺状或倒圆锥状,长3-3.5毫米,稍具5稜,近于无毛或沿棱脊两侧微被毛,分裂约达中部,裂片三角形,先端锐尖,具缘毛;花冠白色,直径6-7毫米,筒部与花萼近等长,喉部收缩,稍隆起,裂片倒卵形,先端截形或微呈波状。蒴果近球形,稍短于宿存花萼。花期5-6月。
产地分布
产于内蒙古、廿肃和宁夏。生于山地草原、石质坡地和干旱砂地,海拔1500-2200米。
扎多点地梅(变种)
与原变种区别在于叶片锥形,长3-5毫米,光滑无毛,绿色;苞片1枚,披针形,基部加宽,环抱花梗,下部有长缘毛和短柄腺体;花冠紫红色稀白色不同。
产于青海南部(扎多县);生于阴坡石崖上,海拔4400-4500米,模式标本采自扎多。
声明:本文 阿拉善点地梅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