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紫草
重点介绍滇紫草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滇紫草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滇紫草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PhloxsubulataLinn.
别名:丛生福禄考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管状花目
科:花荵科
种:针叶天蓝绣球
属:天蓝绣球属
类型:草本类
滇紫草基本信息
学名OnosmapaniculatumBur.etFr.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管状花目Tubiflorae
紫草科Boraginaceae
紫草亚科Subfam.Boraginoideae
紫草族Trib.Lithospermeae
滇紫草属Onosma
形态特征
二年生草本,稀多年生,高40-80厘米,干后变黑。茎单一,不分枝,基部直径5-10毫米,上部叶腋生花枝,被伸展的硬毛及稠密的短伏毛,硬毛具基盘。基生叶丛生,线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1-2.5厘米,稀达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成柄;茎中部及上部叶逐渐变小,披针形或卵状三角形,长3-7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戟形,抱茎或稍抱茎。花序生茎顶及腋生小枝顶端,花后伸长呈总状,集为紧密或开展的圆锥状花序,长达30厘米;苞片三角形;花梗细弱,长7-17毫米;花萼长7-9毫米,果期增大;花冠蓝紫色,后变暗红色,筒状钟形,长12-14毫米,喉部直径7-8毫米,裂片小,宽三角形,边缘反卷,花冠外面密生向上的伏毛,内面仅裂片中肋有1列伏毛;花药侧面结合,长约7毫米,不育先端长约2毫米,内藏或稍伸出,花丝下延,长4-5毫米,被毛,着生距花冠基部3-4毫米处;花柱长15-16毫米,中部以下被毛;腺体高约0.5毫米,密生长柔毛。小坚果暗褐色,长2-3毫米,无光泽,具疣状突起。花果期6-9月。
产地分布
产四川西部至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至中部及贵州西部。生海拔2000-3200米干燥山坡及松栎林林缘。不丹、锡金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康定。
主要价值
根含紫草素,可代紫草用。
本种研究
自云南西北部描述的矩叶滇紫草O.oblongifoliumW.W.SmithetJeff.与滇紫草的区别是具有大形叶,茎生叶宽3-4厘米。但当我们在全国各大标本室看了滇紫草这一类群的大量标本,其叶表现的特征较为稳定,未发现叶宽达3-4厘米者,惟独有云南嵩明县的1份标本,茎生叶宽近3厘米,毛较稀少,上部叶近不抱茎,但这张标本采自湿润的河谷草地,植株高大,茎中段直径达1.5厘米,因之考虑这是生态环境影响下的变异,故矩叶滇紫草当予归并。
声明:本文 滇紫草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