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花谱 > 植物品种 > 墓头回

墓头回

编辑:花公子
发布时间:2022-10-15 10:44:42

重点介绍墓头回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墓头回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墓头回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ZanoniaindicaLinn.

别名:山菊花,疏花百日草,疏花百日菊,五色梅野菊花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亚纲:菊亚纲

目:菊目

科:葫芦科

种:翅子瓜

亚科:紫菀亚科

族:向日葵族

属:翅子瓜属

类型:草本类

墓头回

基本信息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茜草目Rubiales

败酱科Valerianaceae

败酱属Patrinia

形态特征

墓头回(原亚种)

多年生草本,高(15-)30-80(-100)厘米;根状茎较长,横走;茎直立,被倒生微糙伏毛。基生叶丛生,长3-8厘米,具长柄,叶片边缘圆齿状或具糙齿状缺刻,不分裂或羽状分裂至全裂,具1-4(-5)对侧裂片,裂片卵形至线状披针形,顶生裂片常较大,卵形至卵状披针形;茎生叶对生,茎下部叶常2-3(-6)对羽状全裂,顶生裂片较侧裂片稍大或近等大,卵形或宽卵形,罕线状披针形,长7(-9)厘米,宽5(-6)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中部叶常具1-2对侧裂片,顶生裂片最大,卵形、卵状披针形或近菱形,具圆齿,疏被短糙毛,叶柄长1厘米,上部叶较窄,近无柄。花黄色,组成顶生伞房状聚伞花序,被短糙毛或微糙毛;总花梗下苞叶常具1或2对(较少为3-4对)线形裂片,分枝下者不裂,线形,常与花序近等长或稍长;萼齿5,明显或不明显,圆波状、卵形或卵状三角形至卵状长圆形,长0.1-0.3毫米;花冠钟形,冠筒长1.8-2(-2.4)毫米,上部宽1.5-2毫米,基部一侧具浅囊肿,裂片5,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0.8-1.8毫米,宽1.6毫米;雄蕊4伸出,花丝2长2短,近蜜囊者长3-3.6毫米,余者长1.9-3毫米,花药长圆形,长1.2毫米;子房倒卵形或长圆形,长0.7-0.8毫米,花柱稍弯曲,长2.3-2.7毫米,柱头盾状或截头状。瘦果长圆形或倒卵形,顶端平截,不育子室上面疏被微糙毛,能育子室下面及上缘被微糙毛或凡无毛;翅状果苞干膜质,倒卵形、倒卵状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稀椭圆形,顶端钝圆,有时极浅3裂,或仅一侧有1浅裂,长5.5-6.2毫米,宽4.5-5.5毫米,网状脉常具2主脉,较少3主脉。花期7-9月,果期8-10月。

产辽宁东部和西部、内蒙古南部、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宁夏南部、甘肃南部、青海东部、安徽和浙江。生于海拔(300-)800-2100(-2600)米的山地岩缝中、草丛中、路边、沙质坡或土坡上。

本种根含挥发油,根茎和根供药用,药名“墓头回”,能燥湿,止血;主治崩漏、赤白带,民间并用以治疗子宫癌和子宫颈癌。

岩败酱P.rupestris(Pall.)Juss.与本种的茎生叶同样具羽状全裂,容易混淆,但本种的花序最下分枝处总苞叶常仅具1(-2)对侧裂片,果苞网脉常具2条主脉;而岩败酱叶裂片常为较窄的条状披针形或条形,最下方分枝的总苞叶常具3-4对裂片;果苞网脉具3条主脉,容易区别。

窄叶败酱(亚种)(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盲菜(浙江雁荡山),苦菜(江西庐山)

本亚种和墓头回(原亚种)的不同在于花序最下分枝处总苞叶不分裂,花丝较长(常3.5毫米以上),子房较长(0.8-1.5毫米),茎下部和中部叶常不分裂或有时基部仅具1-2对裂片。

产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和四川。生于海拔90-1500(-1700米的山坡草丛中、阔叶林下、马尾松林下或荒坡岩石上、沟边和路边。模式标本采自湖北宜昌。

声明:本文 墓头回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

品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