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苨
重点介绍荠苨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荠苨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荠苨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ZanoniaindicaLinn.
别名:山菊花,疏花百日草,疏花百日菊,五色梅野菊花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亚纲:菊亚纲
目:菊目
科:葫芦科
种:翅子瓜
亚科:紫菀亚科
族:向日葵族
属:翅子瓜属
类型:草本类
荠苨[qínǐ]学名:AdenophoratrachelioidesMaxim.桔梗科,沙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胡萝卜状。茎单生,花序分枝,圆锥花序,花冠钟状,蓝色、蓝紫色或白色,花盘筒状,种子黄棕色。花期7~9月。
荠苨异名:苨、菧苨(《尔雅》),杏参(《本草图经》),杏叶沙参、白面根(《救荒本草》),甜桔梗(《纲目》),土桔梗(《本草原始》),空沙参(《本草从新》),梅参、长叶沙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本种药用部位为桔梗科植物荠苨、薄叶荠苨的根。性味:甘,性微寒。有清热化痰,解毒之功能。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稠;痈肿疮毒;服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等。用法:煎汤,作丸、散,或煮食。
荠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桔梗目Campanulales
桔梗科Campanulaceae
桔梗亚科Campanuloideae
风铃草族CAMPANULEAE
沙参属Adenophora
沙参组Sect.Microdiscus
有柄亚组Subsect.Remotiflorae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根胡萝卜状。茎单生,高40-120厘米,直径可达近1厘米,无毛,常多少之字形曲折,有时具分枝。基生叶心胜肾形,宽超过长;茎生叶具2-6厘米长的叶柄,叶片心形或在茎上部的叶基部近于平截形,通常叶基部不向叶柄下延成翅,顶端钝至短渐尖,边缘为单锯齿或重锯齿,长3-13厘米,宽2-8厘米,无毛或仅沿叶脉疏生短硬毛。花序分枝大多长而几乎平展,组成大圆锥花序,或分枝短而组成狭、圆锥花序。花萼筒部倒三角状圆锥形,裂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13毫米,宽2.5-4毫米;花冠钟状,蓝色、蓝紫色或白色,长2-2.5厘米,裂片宽三角状半圆形,顶端急尖,长5-7毫米;花盘筒状,长2-3毫米,上下等粗或向上渐细;花柱与花冠近等长。蒴果卵状圆锥形,长7毫米,直径5毫米。种子黄棕色,两端黑色,长矩圆状,稍扁,有一条棱,棱外缘黄白色,长0.8-1.5毫米。花期7-9月。
在地理分布上,本种与A.remotiflora在辽宁东部部分重叠,在这一区域内,少数个体在性状上有交叉,这说明两个种的分化尚不完全。
模式标本采自北京附近。本种可分为两个亚种。
荠苨(原亚种)
茎、叶、花萼、花盘均无毛。
产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北部)、浙江(天目山)、安徽(黄山),据记载,山西五台山也有,但未见标本。生山坡草地或林缘。
苏南荠苨(亚种)
茎和叶常密被白色硬毛,叶背面常呈灰白色,少较稀的;花萼和花盘常被白毛,无毛者极少。花冠淡紫色。
产江苏南部(南京、镇江、太湖)。生山坡。
医药价值
本种药用部位为荠苨的根。又称杏参、杏叶沙参、白面根、甜桔梗、土桔梗、地参。中国各地山野原均有野生。春、秋季采收,除去茎叶、洗净鲜用,或晒干刮去外表精皮用。
物种区别
本种常被一些作者与A.remotiflora相混。过去常把这个种称为A.remotiflora,而《苏联植物志》24卷(1957)的A.trachelioides却又是真正的A.remotiflora,苏联并无本种分布。其实,这两个种的界线基本上是清楚的,A.remotiflora的叶薄,膜质,叶基部多为平截形至圆钝或宽楔形,少为心形,多沿叶柄下延成翅,顶端渐尖。但以前未注意到花萼筒部的形态,本种的萼筒倒三角状圆锥形,而A.remotiflora的萼筒则为倒卵状或倒卵状圆锥形,这是很稳定的,抓住这一点,再结合叶片的差别,两个种是可以划分开来的。
声明:本文 荠苨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