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花谱 > 植物品种 > 胀果甘草

胀果甘草

编辑:花公子
发布时间:2022-07-18 20:04:24

重点介绍胀果甘草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胀果甘草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胀果甘草的属性介绍

类型:草本类

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alin),别名:欧甘草。被子植物,豆科,多年生草本,高30-80cm,叶面绿色,光亮。边缘起伏。总状花序腋生,较松散,花紫色。荚果紫红色,长椭圆形,饱满。发布于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生于盐渍化砂地。

胀果甘草生物分类

被子植物

牧草科名豆科

牧草科拉丁名Leguminosae

牧草科英文名PeaFamily,LegumeFamily,PulseFamily

牧草属名甘草属

牧草属拉丁名GlycyrrhizaL.

牧草属英文名Licorice,Liquorice

牧草名胀果甘草

牧草学名GlycyrrhizainflataBatalin

牧草英文名InflateFruitLicorice

形态特征

1、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外皮褐色,被黄色鳞片状腺体,里面淡黄色,有甜味。茎直立,基部带木质,多分枝,高50-150厘米。叶长4-20厘米;托叶小三角状披针形,褐色,长约1毫米,早落;叶柄、叶轴均密被褐色鳞片状腺点,幼时密被短柔毛;小叶3-7(-9)枚,卵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长2-6厘米,宽0.8-3厘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近圆形,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被黄褐色腺点,沿脉疏被短柔毛,边缘或多或少波状。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疏生的花;总花梗与叶等长或短于叶,花后常延伸,密被鳞片状腺点,幼时密被柔毛;苞片长圆状坡针形,长约3毫米,密被腺点及短柔毛;花萼钟状,长5-7毫米,密被橙黄色腺点及柔毛,萼齿5,披针形,与萼筒等长,上部2齿在1/2以下连合;花冠紫色或淡紫色,旗瓣长椭圆形,长6-9(-12)毫米,宽4-7毫米,先端圆,基部具短瓣柄,翼瓣与旗瓣近等大,明显具耳及瓣柄,龙骨瓣稍短,均具瓣柄和耳。荚果椭圆形或长圆形,长8-30毫米,宽5-10毫米,直或微弯,二种子间胀膨或与侧面不同程度下隔,被褐色的腺点和刺毛状腺体,疏被长柔毛。种子1-4枚,圆形,绿色,径2-3毫米。花期5-7月,果期6-10月。

2、多年生草本根蘖型植物。高50~80厘米,根皮红褐色,具鳞片。茎直立,常局部被微柔毛或几无毛,有黄褐色腺点。羽状单数复叶,长10~16厘米;小叶3~5个,卵形、狭卵形或长圆形,长1.5~5厘米,宽0.6~2.8厘米,顶端急尖或钝,边缘微反卷,波浪状。总状花序与叶约等长;花小,长6~8毫米,排列疏松;苞叶卵状披针形,红褐色,被疏柔毛;花萼长3~4毫米,萼齿披针形或狭长三角状披针形;花冠蝶形,紫红色或下部白色。荚果长圆形,短,直立,膨胀,光滑或具腺毛,果皮革质,坚硬,种子3~5粒,肾形,褐色。细胞染色体:2n=16。

分布

分布于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中亚。生于盐渍化砂地。

栽培

土壤选择

胀果甘草是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发达,入土深,宜旱作,耐盐碱,强阳性,喜钙,怕涝,生命力很强。栽培胀果甘草应选择地下水位1.50米以下,排水条件良好,土层厚度大于2米,内无板结层,PH值在8左右,灌溉便利的沙质土壤较好。翻地最好是秋翻,若来不及秋翻,春翻也可以,但必须保证土壤墒情,打碎坷垃、整平地面,否则会影响全苗壮苗。

品种选用及种子处理

良种是夺取胀果甘草高产的内在因素,采用种子做播种材料者,播前种子用电动碾米机进行碾磨,或将种子称重置于陶瓷罐内,按1千克种子加80%的浓硫酸30毫升进行拌种,用光滑木棒反复搅拌,在20℃温度下经过7小时的闷种,然后用清水多次冲洗后晾干备用,发芽率可达90%以上。

播种

胀果甘草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均可播种,其中以夏季的5月份播种为最好,此时气温较高,出苗快,冬前又有较长的生长期。播前施用优质农家肥每亩4000千克、磷二铵每亩35千克做基肥,若用种子播种,播种方法可采用条播或穴播较好,播种量每亩2-2.50千克,行距30-40厘米,株距15厘米,播深2.50-3厘米,每穴3-5粒,播后覆土耙耱保墒。

田间管理

施肥:栽培后的第2、第3年每年春季秧苗萌发前追施磷二铵每亩25千克。并开沟施于行侧10厘米深处,沟深15厘米,施肥后覆土。灌水:播种当年灌水3-4次,每次灌水量一般在每亩85立方米,第1次灌水在出苗后1个月左右进行,以后每隔1个月灌水1次,10月中旬灌越冬水,第2、第3、第4年可逐渐减少灌水次数。间苗:当胀果甘草秧苗长到15厘米高时可进行间苗,株距15厘米,每亩保苗约2万株左右。中耕除草:播种当年一般中耕3-4次,以后可适当减少中耕次数,结合中耕主要消灭菟丝子等田间杂草。

病虫害防治

胀果甘草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灰斑病、锈病,需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排水,通风透气。若有病害,发病初期用粉锈宁1000倍液喷雾,也可用0.3波美度石硫合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600倍液,每7天~10天喷一次,喷2次~3次即可。

采种

若采用人工栽培时必须年年采种,在开花结荚期摘除靠近分枝梢部的花与果,即可获得大而饱满的种子。采种应在荚果内种子由青变褐时,即进行定浆中期最好,此时种子硬实率低,处理简单,出苗率高。采种时间不宜过早,否则播种后影响种子的发芽率,造成缺苗断垄,导致产量低下,经济效益欠佳。

收获

胀果甘草一般生长4~6年收获经济效益比较好。收获前可先割去茎叶,沿行两侧进行深挖,待根茎露出地面40余厘米后,用力拔出,拔出的根茎要切去芦头、根尾、侧根,直立根茎称为“棒草”,横生根茎称为“条草”,侧生根茎称为“毛草”。“棒草”再分级、分等,长短理顺后。捆成小捆,晾至半干再捆成大捆,待风干后上市销售。

声明:本文 胀果甘草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