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花谱 > 植物品种 > 普通野生稻

普通野生稻

编辑:花公子
发布时间:2022-09-08 15:26:36

重点介绍普通野生稻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普通野生稻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普通野生稻的属性介绍

类型:草本类

普通野生稻是水稻的祖先,在植物分类学上隶属于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目、禾本科,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考古学家通过对挖掘出土的稻秆、稻叶进行外形特征鉴定,证明了中国在7000年前就已经培育出了水稻,比盛产水稻的泰国栽培历史还早1000多年。本种是水稻的近缘祖先,亲和性好,杂交结实率极高,为水稻育种提供珍贵的遗传资料,并为阐明水稻起源和演化提供理论基础,有重要科学价值。

种属概述

拉丁名:OryzarufipogonGriff.中文名:普通野生稻

拉丁科名:Granineae

中文科名:禾本科

保护级别:2

分布:云南(景洪)、广西、广东、台湾(桃园)

现状:渐危种。本种是水稻的近缘祖先,它与栽培籼稻极为相似,均具AA型染色体组,亲和性好,杂交结实率高,是育种利用之亲源。普通野生稻在中国南方分布较广,面积亦大,变异类型十分丰富,保护和收集野生近缘植物基因,为遗传育种研究所必须,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科学价值。

海拔下限(米)

海拔上限(米):600

形态特征

多年生水生草本,秆高约150厘米,下部海绵质。叶鞘圆筒形,疏松,无毛;叶耳明显;叶舌发达,长达17毫米;叶片线形,扁平,长达40厘米,宽约1厘米,边缘与中脉粗糙,先端渐尖。圆锥花序长约20厘米,直立而后下垂,主轴及分枝具粗糙角棱;小穗多数,长8-9毫米,宽2-3毫米,基部具2枚微小呈半圆形的退化颖片;成熟后自小穗柄关节上脱落;第一和第二外稃退化呈鳞片状。长约2.5毫米,具1脊状脉,顶端尖,边缘微粗糙;孕性外稃厚纸质,长。7-8毫米,长圆形,具5脉,遍被糙毛,粗糙,沿脊上部具较长纤毛;芒着生于外稃顶端并具一明显关节,长5-40毫米不等;内稃与外稃同质,具3脉,边脉亦接近边缘,而为外稃之二边脉所紧握,被糙毛,粗糙;鳞被2枚;雄蕊6,花药长约5毫米;柱头2,羽状。颖果长圆形,种脐线形。

生长习性

普通野生稻主要分布于江河流域、平原地区的池塘、溪沟、水涧与藕塘、稻田、沼泽等低湿地。适生于温暖潮湿的热带、亚热带气候,生长期间是温度高和雨量充沛的季节。分布区的平均温在19-23℃,是中国温度最高的地区,l月平均温达10℃左右,有霜期和零度以下的天数很少,4月气温在20℃以上,7月约28℃,年最高温度大多为37-38℃,10月约在20℃以上,年降水量1119-2664毫米,多集中在4-9月,相对湿度常在75-85%。对土壤选择不严,在粘土、壤土、沙壤土上均能生长。普通野生稻是短日照植物,但喜阳光充足,适生于低洼、积水的浅水层沼泽中生长。伴生植物有假稻LeersiahexangraSwartz.、碎米莎草CyperusiriaL.、慈菇SagittariasagittifoliaL.、水蓼PolygonumhydroplperL.等。出穗期的变异较大,4月中至5月中旬出穗的约占20%,大多在l0-11月出穗。

普通野生稻喜欢生长于海拔600米以下的江河流域,平原地区的池塘、沟渠、水涧、藕塘、稻田、沼泽等各种地势较低的潮湿地带,但同时也喜欢较充足的阳光。它的生长期也正值温度较高和雨量充沛的季节。普通野生稻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格,在较为低洼、有积水的浅水层的黏土、壤土、沙壤土中均能较好地生长。但是由于长期忽略了对它的保护工作,在野外很多地方的生存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

分布范围在中国分布区为北纬18度15分-25度11分,东经100度47分-121度15分。其具体分布广东曲江、英德、清远、龙门、花县、新会、台山、开平、紫金、河源、德庆、罗定、云浮、新兴、海丰、惠东、惠州、博罗、东莞、增城、从化、三水、四会、高要、阳春、阳江、高州、化州、茂名、电白、廉江、遂溪、海康、高明、鹤山、恩平、湛江、肇庆、海南崖县、陵水、保亭、万宁、琼中、琼海、白沙、昌江、东方、临高、澄迈、定安、文昌、琼山、广西北海、合浦、防城、钦县、浦北、上思、博白、陆川、玉林、扶绥、崇左、马山、隆安、武鸣、上林、宾阳、田东、田阳、百色、来宾、柳江、象州、鹿褰、钟山、恭城、柳州、荔浦、临桂、罗城、永福、灵山、邕宁、横县、贵县、北流、桂平、平南、藤县、昭平、贺县、云南景洪及台湾桃园等地。生于海拔600米以下的江河流域、平原地区的池塘、溪沟、水涧与藕塘、稻田、沼泽等低湿地。印度、缅甸、泰国至马来西亚的亚洲热带季风地区也都广泛分布。

濒危及保护

保护价值

普通野生稻是栽培水稻的原始近缘种,近年来搜集作物的野生近缘种质移人栽培稻中,育成一系列新种。中国首次育成的水稻三系中的不育系,是利用“野败”作为亲缘突破的。中国是水稻起源和集中分布区之一,南方又拥有丰富的野生稻资源,充分利用和保护原始种质基因,为水稻育种提供珍贵的遗传研究资料,并为阐明水稻起源和演化提供理论基础。

保护措施

在野生稻自然生长的地区作适当的产地保护,通过自繁而占有一定的面积。对某些稀有而具特殊种质的类型可及时采集种子,进行种子繁殖或作营养分株繁殖。用SSR方法对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3个自然居群进行30个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元江普通野生稻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Ap=2.6,Hs=0.77),且群体遗传分化系数较大,GST为41.08[%],即在遗传变异总量中41.08[%]存在于居群间。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保护策略。

栽培方法

颖果成熟时容易脱落,要随熟随采,晒干,净种,贮存,约于翌年4月初播种繁殖。作为种质保存时需贮藏在基因库。普通野生稻所具有的特异广谱高抗褐稻虱基因,其抗源基因是受2对隐性基因控制,用高产优质栽培稻与之杂交、复交和回交,成功地将抗性基因导入到栽培稻中,通过花药培养,获得一批具有抗性的合成育种中间材料和一个优质高产新品系。

声明:本文 普通野生稻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