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丝韭
重点介绍坛丝韭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坛丝韭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坛丝韭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FritillariamonanthaMigo
别名:华花郎、蒲公草、食用蒲公英、尿床草、西洋蒲公英、婆婆丁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菊亚纲
目:菊目
科:百合科
种:蒲公英
亚科:舌状花亚科
族:菊苣族
属:贝母属
类型:草本类
种名:坛丝韭
学名:AlliumweschniakowiiRegel
别名:
科:百合科属:葱属
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产新疆西部的温泉、五台和三台一带。国外分布:苏联中亚地区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鳞茎聚生,圆柱状,粗约0.5厘米;鳞茎外皮污灰色,有时带褐色,膜质,近于不破裂。叶3-4枚,半圆柱状,纤细,短于花葶,宽0.5-1毫米,上面具沟槽,光滑。花葶纤细,高9-16厘米,粗约1毫米,具细纵棱,下部被叶鞘;总苞膜质,单侧开裂或2裂,裂片具短喙,宿存;伞形花序具少数花,很松散;小花梗近等长,为花被片的1.5-2倍长,基部无小苞片;花淡红色至淡紫红色,钟状开展;内轮花被片矩圆状椭圆形,长6-7毫米,宽2-2.5毫米,先端钝圆,外轮的花被片略比内轮的短,卵状椭圆形,长5-6毫米,宽2-2.5毫米,先端钝;花丝为花被片长的2/3-3/4,约3/4-4/5合生成坛状,内轮花丝在近中部与花被片贴生,分离部分为狭三角形,或基部呈肩状扩大,有时扩大部分每侧各具1钝齿,外轮花丝在近基部与花被片贴生,分离部分比内轮的短,近锥形;子房椭圆状至卵球状;花柱不伸出花被外。花期8月。
生长习性:
生长于海拔1,800米至3,500米的地区,多生于山坡或草地上,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声明:本文 坛丝韭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