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刺山柑
重点介绍小刺山柑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小刺山柑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小刺山柑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AlpiniabrevisT.L.WuetSenjen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芭蕉目
科:姜科
种:小花山姜
亚科:姜亚科
族:姜族
属:山姜属
类型:草本类
基本信息
所属卷:CapparisLinn.
所属科:Capparidaceae
中文名:小刺山柑
其它中文名:牛眼睛(广东海南)
文献来源:CapparismicracanthaDC.(1824);Hook.f.etTh.(1872);Gagn.(1908);Merr(1927);Hand.-Mazz.(1931);Merr.etChun(1934).
CapparisliangiiMerr.(1934);海南植物志(1964);CapparismicracanthaDCsensuJacobisssp.micracanthavar.micracanthaJacobs(1965),excl.syn.p.p.atvar.henryi(Mats.)Jacobs.
形态特征
小刺山柑全株近圆柱形,基部周围有钻形苞片状小鳞片,无刺或有小刺。叶幼时膜质,长成时革质,长圆状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少有卵披针形,长(10-)15—20(-30)厘米,宽(4-)6-10厘米,顶端钝形或圆形,有时急尖或短渐尖,少有微缺,基部楔形、钝形或圆形,有时微心形,干后常呈黄绿色,两面无毛,有光泽;中脉表面稍凸出而中央又常下凹成细沟,侧脉7-10对,网状脉两面明显,细密;叶柄长1-2.2厘米。花中等大小,2—7朵排成一短纵列,腋上生,最下1花花梗最短,长约6毫米,与叶柄之间有1—4束钻形小刺,最上1花梗最长,长约2厘米;萼片卵形至长圆形,近相等,长6—10毫米,宽3—4毫米,顶端急尖或钝形,无毛,但顶部边缘常有绒毛;花瓣白色,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约10—20毫米,顶端近圆形,基部渐狭,无毛;雄蕊20—40,花丝长25—30毫米;雌蕊柄长2—3.5厘米,无毛,花期时略纤细,果期时木化增粗,直径达4—6毫米;子房卵球形至椭圆形,长约3毫米,直径约2毫米,表面有4条纵沟,胎座4,胚珠多数。果球形至椭圆形,表面有4条略不明显到明显的纵沟槽,长3—7厘米,直径3—4厘米,干后常呈黄褐色,果皮厚约3毫米,桔红色;种子长6—8毫米,宽4—5毫米,高3—4毫米,种皮暗红色。花期3—5月,果期7—8月。
分布及生境
产云南金平、蒙自和广西(合浦),广东(海南岛);生于1500米以下的森林或灌丛中。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都有。
声明:本文 小刺山柑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