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苋

编辑:花公子
发布时间:2022-10-16 09:02:03

重点介绍杯苋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杯苋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杯苋(拉丁文名:Cyathulaprostrata(L.)Blume.),别称:蛇见怕、镜面草、蛇惊慌、细叶蛇总管、拔子弹草、小马鞭草、细样倒扣草。苋科、杯苋属多年生草本,高可达50厘米;

杯苋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Cyathulaprostrata(L.)Bl

别名:墨兰、建兰、国兰、拜岁兰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

目:真蕨目

科:苋科

种:白花龙

亚科:芹

族:阿米芹

属:杯苋属

类型:草本类

形态特征

杯苋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50cm。根细长。茎上升或直立,钝四棱形,具分枝,有灰色长柔毛,节部带红色,加租,基部数节生不定根。叶对生;叶柄长1-7mm,有长柔毛;叶片菱状倒卵形或菱状长圆形,长2-5cm,宽6-30mm,先端圆钝,微凸,中部以下骤然变细,基部圆形,上面绿色,幼时带红色,下面苍白色,两面有长柔毛,具缘毛。总状花序由多数花丛而成,顶生和最上部叶腋生,直立,长4-35cm;总梗延伸,不分枝,密生灰色柔毛;花丛具长约1mm的花梗,在花序下部的花丛间距离较远。愈向上距离愈近,初直立,后开展,最后反折,下部花丛由2-3朵两性花及数朵不育花而成,愈向花序上部,花丛内的不育花数目愈减少,最上部花丛仅有1朵两性花,而无不育花,果实成熟时,整个花丛脱落;苞片长1-2mm,先端长渐尖,授粉后反折;两性花白花被片卵状长圆形,长2-3mm,淡绿色,先端渐尖,具凸尖外面有白色长柔毛,内面无毛,具3-5脉;雄蕊花丝长3-4mm,基部连合部分仅长1mm;退化雄蕊长方形,长0.5mm,先端截形,具2浅裂或凹缺。胞果球形,直径约0.5mm,无毛,带绿色;不育花的花被片及苞片黄色,长约1.5mm,花后稍延长,先端钩状,基部有长柔毛。种子卵状长圆形,极小,褐色,光亮。花、果期6-11月。

生长环境

生境及分布生长于海拔800米至1,58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坡灌丛以及小河边或山谷荫蔽处,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分布范围

生于山坡灌丛或小河边。

国内分布于华南的广西、广东、云南、台湾等地。国外分布于菲律宾、非洲、缅甸、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大洋洲、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主要价值

杯苋的治跌打、驳骨。(考证:出自《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

1.《海南植物志》:治痢疾,止咳。

2.《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消肿,止痛,拔弹,除诸毒。治各种蛇咬伤,肝脾肿大,子弹入肉。

采收和储藏:夏季植株生长盛期采收,除去泥土,鲜用或晒干用。

功效分类:解毒药;止痛药

性味归经:《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苦涩,微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Og。外用:适量,捣敷。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主治痈疮肿毒;毒蛇咬伤;跌打瘀肿

①《海南植物志》:"治痢疾,止咳。"②《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消肿,止痛,拔弹,除诸毒。治各种蛇咬伤,肝脾肿大,子弹入肉。"

炮制方法

1.生品:除去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2.酒制:取净杯苋适量,加酒糟共捣烂外敷用。酒制后加强散结作用,用于跌打肿痛、疮疡早期肿痛明显者.

药材鉴定

茎长短不等,常有4棱,有少量分枝;表面有柔毛。单叶对生,具柄或近无柄;完整叶片椭圆形或菱状矩圆形,长1.5-5cm,先端钝或短尖,常从中部以下渐窄,全缘,两面有柔毛。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总梗及小花梗纤细;小花淡绿色,干后枯绿色。

化学成份

全草中含蜕皮甾酮(ecdysterone)。

声明:本文 杯苋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