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花谱 > 植物品种 > 中华轴脉蕨

中华轴脉蕨

编辑:花公子
发布时间:2022-07-28 10:55:23

重点介绍中华轴脉蕨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中华轴脉蕨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中华轴脉蕨(学名:Ctenitopsischinensis)为叉蕨科轴脉蕨属下的一个种。特产云南东南部(河口)。

中华轴脉蕨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Ctenitopsischinensis

别名:羊角菜、屡析草、臭花菜、猪屎草、五梅草、白花仔草

门:蕨类植物门

纲:薄囊蕨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水龙骨目

科:叉蕨科

种:海三稜藨草

亚科:管状花亚科

族:葱族

属:轴脉蕨属

类型:草本类

形态特征

植株高约80厘米。叶柄长约40厘米,基部粗3-4毫米,深褐色,上面有浅沟,疏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4-5毫米,先端渐尖,全缘,膜质,淡褐色;叶片三角状卵形,长约40厘米,基部宽25-3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截形,近二回羽状,向上部二回羽状半裂;羽片分离的5-6对,近对生,稍斜向上,彼此以约1.5厘米的间隔分开,基部一对羽片最大,柄长约8毫米,椭圆披针形,长约20厘米,基部宽7-8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截形,基部有一对分离的小羽片,向上部深羽裂达3/4;中部羽片披针形,长约15厘米,基部宽约3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与叶轴合生,其下侧多少下延(上部的羽片彼此以阔翅相连),深羽裂达1/2,裂片镰状披针形,长1-1.5厘米,基部宽约1厘米,尖头,全缘;基部一对羽片的小羽片或裂片约10对,互生,稍斜向上,彼此以2-3毫米宽的间隔分开,阔披针形,长4-7厘米,基部宽1.2-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一对近分离,基部圆截形,向上部的裂片边缘有粗钝锯齿,彼此以阔翅相连。叶脉沿羽轴及主脉下部联结成1行网眼,向上部的分离,两面均稍隆起,上面疏被有关节的灰白色短毛。叶纸质,干后淡褐色,上面疏被开展的有关节的灰白色长毛,下面光滑,缺刻附近疏被有关节的睫毛;叶轴暗褐色,上面被有关节的灰白色长毛,下部偶有和叶柄上同样而较小的鳞片;羽轴及主脉暗禾秆色,上面密被有关节的灰白色长毛。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小脉中部,在主脉两侧有不整齐的1-2列。

孢子特点

轴脉蕨属

孢子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半圆或超半圆形。孢子大小:极轴长为18-28微米,赤道轴长为30-43微米。单裂缝,裂缝长度为孢子全长的1/2-2/3。周壁疏松地包于孢子外面,形成褶皱,表面具颗粒或小刺。外壁厚度为1.5-2.5微米,层次不明显或内外层厚度几相等。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00米雨林下。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东南部(河口)。

声明:本文 中华轴脉蕨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