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花谱 > 植物品种 > 喜马拉雅沙参

喜马拉雅沙参

编辑:花公子
发布时间:2022-08-12 09:26:54

重点介绍喜马拉雅沙参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喜马拉雅沙参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喜马拉雅沙参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FicusischnopodaMiq.

别名:瘦柄榕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荨麻目

科:桑科

种:深蓝鼠尾草

亚科:波罗蜜亚科

族:榕族

属:榕属

类型:落叶花灌木类

基本信息

学名AdenophorahimalayanaFeer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桔梗目Campanulales

桔梗科Campanulaceae

桔梗亚科Campanuloideae

风铃草族CAMPANULEAE

沙参属Adenophora

沙参组Sect.Microdiscus

大花盘亚组Subsect.Pachydiscus

形态特征

根细,常稍稍加粗,最粗只达到近1厘米。茎常数支发自一条茎基上,不分枝,通常无毛,少数有倒生短毛,极个别有倒生长毛,高15-60厘米。基生叶心形或近于三角形卵形;茎生叶卵状披针形,狭椭圆形至条形,无柄或有时茎下部的叶具短柄,全缘至疏生不规则尖锯齿,无毛或极少数有毛,长3-12厘米,宽0.1-1.5厘米。单花顶生或数朵花排成假总状花序,决不成圆锥花序。花萼无毛,筒部倒圆锥状或倒卵状圆锥形,裂片钻形,长5-10毫米,宽1-1.5(2)毫米;花冠蓝色或蓝紫色,钟状,长17-22毫米,裂片4-7毫米,卵状三角形;花盘粗筒状,长3-8毫米,直径可达3毫米;花柱与花冠近等长或略伸出花冠。蒴果卵状矩圆形。花期7-9月。

本种提示

本种是该属中比较易于识别的,单花或少数几朵花集成假总状花序;根细,稍呈胡萝卜状;花盘既粗又长,直径一般在2毫米以上。

模式标本采自克什米尔地区。分布很广,占据着中亚和喜马拉雅两大地理区域,但有趣的是,在整个分布区内,变异不大,只是在最东部呈现地理分化。在我国四川的甘孜地区(如道孚、康定),植株有被毛增多、花冠变小、花盘变窄的趋势。因这种差异不很显著,我们在此只一提而已。生长于四川西北部的松潘地区、甘肃东南部和秦岭的植物与其他地区的植物差异比较显著,我们作亚种处理,因此本种可分为两个亚种。

喜马拉雅沙参(原亚种)

subsp.himalayana

叶绝大多数为宽条形,少数为狭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花萼裂片全缘,极个别在边缘有瘤状齿;花盘直径2-3毫米;花柱通常稍稍伸出花冠。

产新疆(乌鲁木齐以西的天山地区)、西藏(普兰、措美、加查、丁青、类乌齐、八宿、昌都、贡觉、江达)、青海(囊谦、杂多、门源、湟源)、四川西北部(阿坝、道孚、乾宁、康定新都桥、卓斯甲、松潘)、甘肃(兰州、榆中、靖远、肃南)。喜马拉雅山、帕米尔、天山、塔尔巴哈台山等的国外部分也有。生于海拔3000-4700米的高山草地或灌丛下。在新疆,生于海拔1200-3000米的北坡或山沟草地、灌丛下、林下、林缘或石缝中。

高山沙参(亚种)

subsp.alpina(Nannf.)Hong,stat.nov.——A.alpinaNannf.,Act.Hort.Gothob.5:14.pl.3.1929;中国高等植物图鉴,4:780.1975.——A.tsinlingensisPaxetHoffm.,FeddeRep.Nov.Sp.Beih.12:498,1922.

叶宽,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宽至2.5厘米,少狭窄而为宽条形的,背面常疏生硬毛;花萼裂片常有瘤状小齿,极少全缘的;花盘粗或细,直径1.5-2.5毫米;花柱常内藏。

产四川西北部(刷经寺、松潘、平武)、陕西(秦岭)、甘肃东南部(莲花山)。生于海拔2500-4200米的草地或林缘草地中。模式标本采自四川松潘。

声明:本文 喜马拉雅沙参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