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鲜
重点介绍白鲜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白鲜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白鲜(学名:DictamnusdasycarpusTurcz.)是芸香科、白鲜属茎基部木质化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高可达100厘米。根斜生,淡黄白色。茎直立,叶片对生,无柄,椭圆至长圆形,叶缘有细锯齿,叶脉不甚明显,总状花序;苞片狭披针形;花瓣白带淡紫红色或粉红带深紫红色脉纹,倒披针形,萼片及花瓣均密生透明油点。种子阔卵形或近圆球形,光滑。5月开花,8-9月结果。
白鲜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DictamnusdasycarpusTurcz.
别名:千金拔、八股牛、山牡丹、白膻、白羊鲜、白藓皮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芸香目
科:芸香科
种:白鲜
亚科:芸香亚科
族:春黄菊族
属:白鲜属
类型:花卉类
形态特征
茎基部木质化的多年生宿根草本,高40-100厘米。根斜生,肉质粗长,淡黄白色。茎直立,幼嫩部分密被长毛及水泡状凸起的油点。
叶有小叶9-13片,小叶对生,无柄,位于顶端的一片则具长柄,椭圆至长圆形,长3-12厘米,宽1-5厘米,生于叶轴上部的较大,叶缘有细锯齿,叶脉不甚明显,中脉被毛,成长叶的毛逐渐脱落;叶轴有甚狭窄的冀叶。
总状花序长可达30厘米;花梗长1-1.5厘米;苞片狭披针形;萼片长6-8毫米,宽2-3毫米;花瓣白带淡紫红色或粉红带深紫红色脉纹,倒披针形,长2-2.5厘米,宽5-8毫米;雄蕊伸出于花瓣外;萼片及花瓣均密生透明油点。
成熟的果(蓇葖)沿腹缝线开裂为5个分果瓣,每分果瓣又深裂为2小瓣,瓣的顶角短尖,内果皮蜡黄色,有光泽,每分果瓣有种子2-3粒;种子阔卵形或近圆球形,长3-4毫米,厚约3毫米,光滑。花期5月,果期8-9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宁夏、甘肃、陕西、新疆、安徽、江苏、江西(北部)、四川等省区。朝鲜、蒙古、俄罗斯(远东)也有分布。生于丘陵土坡或平地灌木丛中或草地或疏林下,石灰岩山地亦常见。
生长习性
白鲜多生长在向阳的山坡、林缘及低矮灌丛间含沙石土壤上、丘陵土坡或平地灌木丛中或草地或疏林下,石灰岩山地亦常见。其适应性较强,喜温暖湿润环境,喜光照、耐严寒、耐干旱、不耐水涝。
繁殖方法
育苗地选择:选择阳光充足、地势高燥、土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平地或缓坡地栽培。
秋播:每年的10月上旬到11月初进行,将准备好的白鲜种子与3倍细河沙拌均撒播,播干种20克/平方米左右,在上面覆盖1厘米细土,再在上面覆盖油松或落叶松松针1-2厘米左右,第二年春天可发
春播:4月下旬-5月中旬,将经过层积处理好的白鲜种子与3倍细河沙拌均撒播,干种用量20克/平方米,在上面覆盖1厘米细土,再在上面覆盖油松或落叶松松针1-2厘米左右。
主要价值
药用
【药性】味苦、咸,性寒,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主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湿疹;疥癣;黄疸;湿热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克。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敷。
【使用注意】虚寒证忌服。《本草经集注》:恶螵蛸、桔梗、茯苓、萆薢。《本草经疏》:下部虚寒之人,虽有湿证勿用。
声明:本文 白鲜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