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花谱 > 植物品种 > 雪叶莲

雪叶莲

编辑:花公子
发布时间:2022-08-12 09:24:17

重点介绍雪叶莲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雪叶莲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菊科植物名称。菊科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一个科;有900—1000属,约25000—30000种,全世界都有分布,热带较少。我国有230属2300多种,全国均产。该科植物中有毒种类较多,主要分布在苍耳属(XanthiumL.)、艾属(ArtemiaL.)、斑鸠菊属(VernoniaSchreber)和千里光属(SenecioL.)。

雪叶莲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SeneciocinerariaDC.

别名:大花剪秋罗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中央种子目

科:菊科

种:光玉凤花

亚科:石竹亚科.

族:剪秋罗族.

属:剪秋罗属

类型:花卉类

化学成分

植株地上部分含生物碱夹可宾(24—6)、千里光菲灵(24—9)、奥索千里光碱(otosenine)、倒千里光碱(24—7),种子含千里光宁碱(24—8)。

所含类型

主要有毒成分按其结构可以分为以下类型: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这类成分在菊科中分布普遍,主要存在于豚草属(AmbrosiaL.)、艾属、紫菀属(AsterL.)、秋英属(CosmosCav.)、大丽花属(DahliaCav.)、向日葵属(HelianthusL.)、山柳菊属(HieraciumL.)、金光菊属(RudbeckiaL.)、二支黄花属(SolidagoL.)、万寿菊属(TagetesL.)、苍耳属等属中,多具细胞毒作用,可,以引起人皮肤炎症,例如林业工作者常因接触菊科植物引起变态性皮炎,植物园和分类学工作者常患的职业性皮炎,均与菊科中倍半萜内酯有关。经研究对皮肤具有刺激活性的倍半萜内酯,其化学结构多具有环外。Α—亚甲基—r—内酯和α,β—不饱和键,主要结构类型见24—1至24—3。其次,倍半萜醇有重要毒性,如泽兰属(EupatoriumL.)所含震颤醇素(tremetol)可致死亡,另Tetradymia属所含的四室泽兰醇(tetradym01.)(24—5),为肝毒和光敏性毒物。

硫茂衍生物及多炔化合物这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万寿菊族(Tageteae)、堆心菊族(Helenieae)和向日葵族(Heliantheae)中,其中具有口—三噻嗯基(e—terthienyt)和5—(3—丁烯炔基)—2,2,—二噻嗯基[5—(3—butenynyl)—2,2,—bithienyl]结构.特别具有与双键共轭的羧基化合物或三键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光敏毒性。三、双稠吡咯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alkaloids):主要存在于千里光属。这是一类肝毒生物碱,易引起牲畜中毒,已发现约120种菊科植物含此类生物碱,现已引起世界性注意,而且对人也存在潜在的威胁。采食过千里光属植物的乳牛,牛奶中含有此类生物碱;蜜蜂采千里光属植物的花,蜂蜜中也含此类生物碱。另外,有些地方用含此类生物碱的菊科植物治病,都可能给人造成损害。它们所引起中毒属于慢性积累性中毒,症状有:1.使肝组织坏死;2.肝纤维样变性,引起水肿;3.有丝分裂抑制的细胞巨红血球症。如用含5%夹可宾千里光(Seneciojacobea)的饲料喂养大鼠,数周内发生以下主要病理变化:淋巴增生、脾脏增大、胸腺萎缩、腹水、胸膜积水和弥漫性坏死性肝炎。已知菊科植物所含双稠吡咯烷类生物碱约有90余种,一些主要代表物的毒性见表24—1。.-,有毒的双稠吡咯烷类生物碱多具有1,2—脱氢吡咯啶环系,含烷酰基支链,在7—位上常含羟基或酯基,酯基可能是1—位上烷基链上的烯丙基酯的一部分,如倒千里光碱(24—7)。毒性最大的为环状二酯,环状单酯次之,单酯毒性最小。不同家畜中毒反应也不同,猪最敏感,小鸡、牛、马不敏感,羊对慢性中毒有耐受性,但对急性中毒敏感

声明:本文 雪叶莲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