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菰

编辑:花公子
发布时间:2022-09-23 15:30:52

重点介绍茨菰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茨菰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茨菰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CoixaquaticaRoxb.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种:伊乐藻

亚科:黍亚科

族:玉蜀黍族.

属:薏苡属

类型:水生植物类

慈姑属(Sagittaria)淡水植物,约20种,广布全球。多年生,草本,生长于浅湖、池塘和溪流。叶似箭头,有肉质球茎,可食。花有3枚圆形花瓣。北美最常见种是宽叶慈姑(S.latifolia),叶箭形至禾草状,被广泛引种以扩大禽类食源。慈姑(S.sagittifolia)分布于欧洲大部分地区,在中国则栽培以食用其球茎。

茨菰形态特征

叶柄粗而有棱,叶片戟形。花单性,花瓣白色,基部常绿色。八、九月间自叶腋抽生匍匐茎,钻入泥中,先端1-4节膨大成球茎,即”慈姑“,呈圆或长圆形,上有肥大的顶芽,表面有几条环状节。性喜温湿及充足阳光,适于粘壤土生长。以球茎的顶芽繁殖,一般春夏间栽植,冬季或翌年早春采收。

多年生挺水植物。形态特征:高达1.2m,地下具根茎,先端形成球茎,球茎表面附薄膜质鳞片。端部有较长的顶芽。叶片着生基部,出水成剑形,叶片箭头状,全缘,叶柄较长,中空。沉水叶多呈线状,花茎直立,多单生,上部着生出轮生状圆锥花序,小花单性同株或杂性株,白色,不易结实。花期7一9月。慈姑属植物现有25种,中国约有5—6种。

突出特点是慈菇为单子叶植物却没有胚乳。

生长习性

有很强的适应性,在陆地上各种水面的浅水区均能生长,但要求光照充足,气候温和、较背风的环境下生长,要求土壤肥沃,但土层不太深的粘土上生长。风、雨易造成叶茎折断,球茎生长受阻。

地理分布

产地分布;原产中国,南北各省均有栽培,并广布亚洲热带、温带地区,欧美也有栽培。

中国分布: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在南方各省有栽培,但亦为田间杂草。

世界分布:欧洲,北美至亚洲。

观赏价值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载,茨菰一根生12子,即是说茨菰一根有12个果实;而事实上茨菰一根多者有15个,少者也不会少过6个。茨菰是水生的草本植物,大者如杏,小者如粟。2012年优良品种的是生于广东的“白肉茨菰”。茨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形奇特,适应能力较强,可做水边、岸边的绿化材料,也可做为盆栽观赏。茨菰自古至今别名甚多,最通用的又叫做“芽菇”。

栽培技术

培育

育苗:选用宝应刮老乌、苏州黄等慈姑品种。选择背风向阳、靠近水源的肥

沃壤土地作育苗地。结合整地施河底淤泥作基肥。于3月上中旬将选好的慈姑粗壮顶芽,按行株距5厘米×5厘米栽入育苗地,栽植深度为顶芽长的一半,每亩大田需备慈姑顶芽20公斤左右。栽后及时搭架、覆膜。植株萌芽期保持浅水层。2—3叶期追施1~2次稀粪水。后期注意通风炼苗。

移栽:可利用肥沃低洼田作慈姑栽植大田。移栽前每亩大田施优质厩肥2500公斤或绿肥3000公斤,加氨化磷肥35—40公斤,耕翻入土,整平后上浅水。4月上中旬从育苗地起苗,并将苗的外围叶片摘去,留叶柄20厘米长,然后按行距1米、株距16~20厘米将慈姑苗栽入大田,栽植深度10厘米,每亩栽3300—4000株。栽后灌一层薄水,以后浅水勤灌。

田间管理

植株移栽7—10天活棵后追肥1次,每亩施尿素10公斤或人粪尿1000公斤。7月上中旬再追肥1次,每亩施草木灰70—75公斤或碳酸氢铵100公斤促球茎膨大。植株生长前期要适当搁田,搁田程度以田不陷脚为宜。及时除草和剥除植株上的老黄叶及部分侧芽,增强田间通透性。

病虫防治

危害慈姑的主要病虫害有黑粉病、蚜虫、螟虫。黑粉病可用25%多菌灵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25%粉锈宁8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蚜虫可用40%乐果1500倍液喷雾防治。螟虫可用25%杀虫单600—800倍液喷雾防治。

声明:本文 茨菰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

品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