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花谱 > 植物品种 > 海虎兰芦荟

海虎兰芦荟

编辑:花公子
发布时间:2022-08-01 11:16:21

重点介绍海虎兰芦荟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海虎兰芦荟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芦荟属(拉丁学名:AloeL.),是百合科(Liliaceae)的一属植物,为灌木状肉质植物、也称多浆植物。原产于非洲,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南非尤盛。芦荟属植物植株多无茎;叶簇生于基部呈莲座状。有几个种的叶锐尖,带刺;花黄或红色,总状花序,花、叶均美观,可供观赏。有些种的汁液可供制作化妆品、泻药和烫伤药。

海虎兰芦荟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AloeL.

别名:土地瓜、山梨儿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百合目

科:百合科

种:裸琥种

亚科:桔梗亚科

族:芦荟族

属:芦荟属

类型:多肉植物类

形态特征

多年生植物。茎短或明显。

叶肉质,呈莲座状簇生或有时二列着生,先端锐尖,边缘常有硬齿或刺。

花葶从叶丛中抽出;花多朵排成总状花序或伞形花序;花被圆筒状,有时稍弯曲;通常外轮3枚花被片合生至中部;雄蕊6,着生于基部;花丝较长,花药背着;花柱细长,柱头小。

蒴果具多数种子。

分布范围

约200种,主要分布于非洲,特别是非洲南部干旱地区,亚洲南部也有。我国产1种。

药用品种

库拉索芦荟(Aloevera)美国开发利用此芦荟品种最早、最多,所以俗称美国芦荟,别名翠叶芦荟、蓍拉芦荟、老芦荟等。原产非洲北部地区,目前在南美洲的西印度群岛广泛栽培。

库拉索芦荟的茎极短,叶丛生,肥厚多汁,叶片披针形,长15~36cm,基部较宽,灰绿色,边缘有刺状小齿;总状花序顶生,花下垂.黄色或有赤色斑点。

库拉索芦荟叶肉的胶汁特别丰富,适于提取原汁。其叶肉的冷冻干燥粉末,无臭无味,适ra性好,是保健品的优良原料。叶片内的胶汁,对皮肤保水、滋润及防治老化有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它具有生长快、栽培容易、加工方便等优点,使库拉索芦荟得到广泛种植和加工利用,成为目前利用最多的品种。

木立芦荟(Aloearborescens)原产南非。茎像树木一样直立,故名

木立芦荟。又称术剑芦荟、树芦荟,俗称日本芦荟。盆栽株高可达到1m左右。叶细长,边缘有锯状齿,簇生;花管状,小花序呈火炬状。观赏和药用价值都较高。

木立芦荟在日本有悠久的栽培利用历史,一直被作为民间药品使用。在日本昭和年代,术立芦荟就被商品化。日本通过深入地研究、宣传和开发,使木立芦荟的药用、保健、美容价值得到国际上的认可,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中国芦荟(Aloeverstvarchinensis)又称斑纹芦荟,在云南元江地区、海南岛和雷州半岛有野生分布。茎较短;叶近簇生或稍二列,肥厚多汁,条状披针形,边缘疏生刺状小齿;花梗长60~90era;总状花序,花柱明显伸出花被外。

中国芦荟与库拉索芦荟在形态上十分相似,所以,长期以来中国芦荟被认为是库拉索芦荟传入我国后经长期的自然选择而形成的一个变种,但其分类问题一直存在很大争议。熊佑清对中国芦荟的形态、生境、分布、传播、利用历史,以及生长习性、植株显微结构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后,把中国芦荟划分成元江芦荟(Aloeyuanjiangensis)和华芦荟(Aloechinensis)两个种,与库拉索芦荟区分开来。另外,还有人认为中国芦荟就是巴巴多斯芦荟(Aloebarbadensis),形态差异只是生长环境影响的结果。中国芦荟的分类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考证。

中国芦荟中大黄素含量只有库拉索芦荟的1/5~1/10,更适合于食用。它生长量大,皮薄、色浅、苦味小,加工中脱色、脱苦工艺比较容易,一般一次就可以完成,在化妆品及食品的加工中有一定的优越性,国内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和四川等地有大面积栽培,但要想得到国际的广泛认可和推广应用,就必须加大科研和宣传力度。

好望角芦荟(Aloeferox)又名青鄂芦荟、恐怖芦荟、开普芦荟。原产南非南部地区.是以开普州为中心分布的一类芦荟品种的统称。在原产地,好望角芦荟植抹高大,叶大而硬,并有尖锐的刺,使动物难以接近而达到自身保护的目的。分技能力差,主要靠种子繁殖。好望角芦荟是传统的药材,各国药典中都有相应的记载。好望角芦荟只作医药品专用,国内外未见关于其在食品和化妆品方面应用的报道。在原产地有大面积栽培。

皂质芦荟(Aloesaponaria)须根系,叶簇生于基部,呈莲座状排列,叶肥厚;花茎单生或分枝.总状花序。

皂质芦荟叶片簿,新鲜叶汁也有一定护肤作用。但由于其所含的粘性叶汁远不如库拉索芦荟,加工和开发价值相对较差,所以至今无大面积种植,并未形成产业化。

观赏品种

树型芦荟

树型芦荟茎术质化程度高,有或无分枝,叶丛生于顶端或分生于茎干上。其中一类具有粗壮茎杆和顶部有大量分枝的树冠,茎一般光滑。常见的品种有:

Aloebainesii最高能达到20m,树干基部直径3m左右。树干向上逐渐变细,上部不断分叉并形成巨大、多分枝、圆型的树冠。花钟形;圆柱形的总状花序。

扇型芦荟(Aloeplicatilis),因其带状叶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叠生,像一个打开的扇子,故名。原产于好望角半岛的山区。这种奇特的品种高3~5m,树干有多层分枝.各个分枝末端都有12或更多的叶片叠生。另外,这类树型芦荟还有Aloedichotoma、Aloepillansii等。

另一类是没有分枝的树型芦荟,叶片一般远距离分生在树干之上。它们太部分具有宿存的干枯叶片。主要有Aloeafricana及Aloemarlothii等。

大部分树型芦荟盆栽后,高度得到一定的控制,成为漂亮美观的观赏植物。有的叶片干枯后不脱落,宿存在树干上,像给树穿上衣服一样,再加上顶部巨大的花序.特别美观。在气候条件适宜的热带地区。比较适宜孤植或与灌木树种、地被植物搭配成景。

灌木型芦荟

灌木型芦荟叶螺旋生长呈莲座状,株型紧凑、丰满。叶丛顶部抽出大而鲜艳的花序,构成一株美观别致的盆栽花卉。还有一些芦荟呈攀缘状生长,茎纤细而长,叶片教生于茎干之上。常见的有:

纤毛芦荟(Aloeciliaris)是攀缘性植物,在野生状态下,它攀缘在灌木之上,能达到7m左右;叶片线状披针形,平展或边缘卷曲。红花下垂,开口处黄绿色。

僧帽芦荟(Aloemitriformis)茎纤细,常匍訇生长,长约1~2m;叶片边缘有明显的莉.脊上也有一些刺;总状花序。

皮氏芦荟(Aloepearsonii),生长在年降水量170ram以下,夏季温度能达到43℃的地区;分枝多。尖卵形或卵状披针形的叶片密生于茎上,纵向成几列着生;总状花序。

另外一些芦荟具有大型或中型近地面的叶丛,有茎或无茎,单生或簇生。主要有:波氏芦荟(Aloebroomil),通常单叶丛。叶卵状披针形,红边,有明显的齿;花茎无分叉.高约1~1.5m。直立、棒形的总状花序.花密生。

珊瑚芦荟Aloestriata,株型独特而美丽,叶缘无齿;成龄植株翱甸的茎有1m长。微红色的叶片上表面有纵向的条痕,有时也有模糊的斑点;圆锥状总状花序。

灌木状或攀缘状芦荟还有Aloedivaricata、Aloemitriformis、Aloepearsonii、Aloeramosissima等。它们植株高度其有1~2m,株型紧凑。如果在盛花期,顶部配上红的花序,美观别致。灌木型芦荟丛生状态好,适宜小片种植,成排种植形成篱笆,也可单株种植.形如圆锥形。搭配植物也比较灵活,与地被、乔木都可以相互衬托。

微型芦荟

镦型芦荟植株矮小,叶片短小肥厚,有茎或无,花序小巧别致,为理想的小型盆栽观赏珍品。常见的有:

术锉掌(Aloearistata)无茎;常常有十几个莲座状叶丛;叶片绿色,窄披针形。长约12cm,基部宽1.5cm;叶片上表面散布有白色斑点;花茎高0.5m,有分枝,花棕色。

木锉芦荟(Aloehumitis)。原产南非。密集丛生.无茎,叶30~40片,排列成玫瑰花冠状;叶卵状披针形。长5~l0cm,宽1.5~2cm;叶面有少量疣状突起,叶背有白色刺,叶上及边缘都有尖齿;总状花序。

什锦芦荟(Aloevariegata),又名翠花掌。株高20cm或更高,茎极短。叶三角剑形,旋叠状生长,叶缘密生肉质刺。叶片上有不规则的银白色斑纹。冬、春开花。

短叶芦荟(Aloebrevifolia),又名不死鸟,原产南非。叶状茎形成多茎性的植株。叶三角披针形,7~10cm长,基部2~4cm宽。边缘和叶尖处生有软骨状的刺。花序无分叉,花淡红色。微型芦荟矮小的植株小巧别致。有的只有十几厘米高。适宜盆栽,放在桌上、窗前或茶几上作案头装饰植物。温室中,片植造景,十分奇特。一般小型的芦荟用于构建岩石园或沙漠区的点缀植物。叶片短小肥厚,边缘有“花边”。这类芦荟有Aloedescoingsii、Aloehatoorthioides、Aloejucunda、Aloetongistyla和Aloestadeniana等。

生长环境

土质:喜欢生长在排水性能良好,不易板结的疏松土质中。一般的土壤中可掺些沙砾灰渣,如能加入腐叶草灰等更好。排水透气性不良的土质会造成根部呼吸受阻,烂根坏死,但过多沙质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养分的流失,使芦荟的生长不良。

温度:芦荟怕寒冷。如果低于0℃,就会冻伤。在5℃左右停止生长,它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5℃~35℃,湿度为45%~85%。中国的3~10月份,大部分地区都符合这个温度。利用大棚保温栽培将解决北方地区大面积栽种芦荟的越冬问题。

水分:芦荟和所有植物一样,需要水分,但最怕积水。在阴雨潮湿的季节或排水不好的情况下很容易叶片萎缩枝根腐烂以至死亡。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蒽醌类又名安特拉归农综合体,有消毒杀菌的功效,主要存在于汁液里。不过,芦荟的表皮含有大黄素,可以令服用者腹泻,及令孕妇流产,因此芦荟必须去皮食用。

味苦性寒,清肝热、通便、杀虫;此外还用于头痛、大便秘结、小儿惊痫、疳疡疖肿、烧烫伤、癣疮、痔、萎缩性鼻炎、瘰、肝炎、胆道结石、湿癣等。但众多品种之中,只有数个品种可作食用或外用,其中药用价值最佳的品种为翠叶芦荟。

食用价值

并非所有的芦荟都可以药用、食用,其中可药用的只有10多种,而可食用的仅有几种,中国芦荟、库拉索芦荟和日本木剑式芦荟食用情况较多,但每次食用的量要有限制。

被国际认可用于食品加工的只有库拉索芦荟凝胶,这种凝胶是以库拉索芦荟叶片为原料,经清洗、去皮、漂烫、杀菌等步骤制成无色透明至乳白色凝胶,可用于各类食品。但食用库拉索芦荟制成的芦荟产品时仍需慎重,因为芦荟中含有蒽醌类化合物,虽可刺激大肠蠕动缓解便秘,但如摄入量太大,则可能引起较强的腹泻。所以,并非人人都可食用。

生态价值

绿色植物对居室的污染空气具有很好的净化作用。美国科学家威廉·沃维尔经过多年测试,发现各种色植物都能有效地吸收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并将它们转化为自己的养料,在24小时照明的条件下,芦荟可以消灭1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90%的甲醛,同时配合空气净化喷雾水可快速分解空气中甲醛,达到快速入住标准

化学成份

芦荟的叶片中含有超过二百种化合物,当中包括有20种矿物质、18种氨基酸、12种维生素及其他各种不同的养分,包括多种黏多糖、脂肪酸、蒽醌类及黄酮类化合物、糖、活性酶等。蒽醌类又名安特拉归农综合体(Anthraquinonecomplex),有消毒杀菌的功效,主要存在于汁液里。

芦荟的表皮含有芦荟素,其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为芦荟苷。芦荟苷通常被认为是具有泻下作用、被用于泻药的成分,但实际上芦荟苷在人体内与肠道菌群作用产生芦荟大黄素,芦荟大黄素通过刺激大肠蠕动产生较强的泻下作用、令服用者腹泻,强烈的腹泻会诱发孕妇产生假性宫缩,严重且频繁的假性宫缩会诱发真宫缩,从而有可能引起孕妇流产。因此芦荟必须去皮食用。

栽培技术

管理要点

浇水:适时浇水是炎热夏季特别要注意的。芦荟喜光耐热,但在夏季温度高、降水少时也要防止干旱,适当地浇水可获得更高的产量。浇水过程不能过量,一般5~10天浇一次即可。到了秋季就要控制浇水,可采取喷水的方法,即使土壤比较干燥也没有关系,否则很容易烂根。

阳光:秋冬季节除了注意保暖,还要注意尽量让芦荟多见阳光。室内盆栽芦荟可以放到避风向阳的地方。如果温度较低,可以用透明的塑料袋罩住,在早上9点以后,3下午点以前进行日晒。

施肥:生长旺盛期土壤中养分不断被株体吸收,如不及时追肥就会影响芦荟生长。有机肥一般肥效慢,不能等芦荟生长受了影响后再施肥,这样就来不及了。施肥一次不宜过多,不要沾污叶片,如果沾污要用清水冲洗。

松土:种植期间要加强管理,多次松土除草,可促进土壤的通气性,加速转化土壤养分,促进根系发达,提高抗病能力,达到快速健康成长。

采摘:种植三年左右的芦荟就可采摘了。三年以上的叶子药用价值更高。采叶时一般要从植株下部开始,成熟的叶片顺热肃下,不要伤害植株,并昼保持中体完整。因芦荟叶中水分占96%以上。破损的叶体中的汁液流出,对其营养是个损失。另外破损的叶子也不易保存,还会影响其它叶片存放。

病虫防治

芦荟常见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叶枯病、白绢病及细菌性病害。家庭盆栽芦荟,对病害宜采取预防为主,在病害发生前选择抗病品种和优质无病害种苗,其观赏价值已下降。病害预防:在病害未发生前,或已发病的植株去除带病部位后,将0.5~0.8的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即每100公斤水加硫酸铜和石灰各0.5~0.8公斤)施于芦荟叶面,可有效预防、抑制病菌侵入和蔓延。病害治疗。病害发生后,用内吸传导的治疗剂如托布津、瑞毒霉等,以及抗生素如硫酸链霉素、农用链霉素、春雷霉素、井冈霉素等直接施用,能杀死芦荟体内的病原菌,控制病害蔓延。

声明:本文 海虎兰芦荟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