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花谱 > 植物品种 > 粗齿桫椤

粗齿桫椤

编辑:花公子
发布时间:2022-09-05 09:27:05

重点介绍粗齿桫椤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粗齿桫椤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粗齿桫椤属桫椤科,由于叶边缘呈粗型锯齿状而得名,是和恐龙同时代的古老孓遗植物,已列入国家珍稀濒危物种名录。于2002年1月24日在广西防城港市的金花茶保护区首次被发现,对中国植物专家研究恐龙时代物种的繁衍、生长及物种濒危的成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粗齿桫椤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AlsophiladenticulataBaker

别名:铁角蕨科

门:蕨类植物门

纲:蕨纲

亚纲:薄囊蕨亚纲

目:真蕨目

科:桫椤科

种:滇南桫椤

族:铁角蕨科

属:桫椤属

类型:蕨类植物

形态特征

植株高60-100厘米。主干短或横卧,连同叶柄基部密被鳞片;鳞片暗棕色,有光泽,披针形,顶端针状,边缘狭,具疏刚毛。叶簇生;叶柄长30-60厘米,暗棕色,散生有疣状突起;叶片披针形,长35-50厘米,三回深羽裂;羽片12-16对,互生,斜向上,有短柄,长圆形,中部的较大,长12-25厘米,宽7-9厘米.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侧脉中部或分叉点上,沿中脉两侧各排成1行;无囊群盖;隔丝稍短于孢子囊。生长习性多生于林下沟谷或溪边。

植株高0.6-1.4米。主干短而横卧。叶簇生;叶柄长30-90厘米,红褐色,稍有疣状突起,基部生鳞片,向疣部光滑;鳞片线形,长15毫米,宽1.5毫米,淡棕色,光亮,边缘有疏长刚毛;叶片披针形,长35-50厘米,二回羽状至三回羽状;羽片12-16对,互生,斜向疣,有短柄,长圆形,中部的羽片长12-40厘米,基部一对羽片稍缩短;小羽片长7-8厘米,宽1.6-1.8厘米,先端短渐尖,无柄,深羽裂近达小羽轴,基部一或二对裂片分离;裂片斜向疣,边缘有粗齿;叶脉分离,每裂片有小脉5-7对,单一或很少分叉,基部下侧一小脉出自主脉;羽轴红棕色,有疏的疣状突起,疏生狭线形的鳞片,较大的鳞片边缘有刚毛;小羽轴及主脉密生鳞片;鳞片顶部深棕色,基部淡棕色并为泡状,边缘有黑棕色刚毛。孢子囊群圆形,生于小脉中部或分叉疣;囊群盖缺;隔丝多,稍短于孢子囊。

生长环境

为半阴性树种,喜温暖潮湿气候,喜生长在冲积土中或山谷溪边林下。

在距今约1.8亿万年前,粗齿桫椤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与恐龙一样,同属“爬行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但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地球上的粗齿桫椤大都罹难,只有极少数在被称为“避难所”的地方才能追寻到它的踪影。

生长现状

渐危种。本种孢子体生长缓慢,生殖周期较长,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以及配子的交配都需要温和而湿润的环境。由于森林植被覆盖面积缩小,现存分布区内生境趋向干燥,致使配子体生殖环节受到严重妨碍,林下幼株稀少。加之茎干可作药用和用来栽培附生兰类,致常被人砍伐,植株日益减少,有的分布点已消失,垂直分布的下限也随植被的缩小而上升。若不进行保护,将会导至分布区缩小,以至于灭绝。

生长特性

本种喜生长在山沟的潮湿坡地和溪边的阳光充足的地方,常数十株或成百株构成优势群落,亦有散生在林缘灌丛之中。具有冬暖、春旱、夏热、秋雨、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干湿季节明显等特点明显的地方。土壤多为酸性。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产浙江(苍南、乐清、泰顺、平阳),台湾(台北、苗栗),福建(南靖、华安、龙岩、德化、安溪、永安、延平、武夷山,厦门、南平、德化、建瓯、宁阳、三明、龙岩),江西(井冈山、安远、全南),湖南(江华),广东(从化),香港,广西(武鸣,百色、大苗山、宁明),云南(西畴、麻栗坡),贵州(荔波),四川(合江),重庆(北赔)。

【国外分布】:日本南部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保护价值

粗齿桫椤是一个较古老的植物,中生代曾在地球上广泛分布,是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分布关系的理想对象。粗齿桫椤株形美观别致,可供欣赏。

研究价值

由于粗齿桫椤的古老性和孑遗性,它对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区系具有重要价值,它与恐龙化石并存,在重现恐龙生活时期的古生态环境,研究恐龙兴衰,地质变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观赏价值

粗齿桫椤形美观,树冠犹如巨伞,虽历经沧桑却万劫余生,依然茎苍叶秀,高大挺拔,称得上是一件艺术品,园艺观赏价值极高。

药用价值

粗齿桫椤削去外皮的髓部可作药用。味辛,微苦,性平;能祛风湿,强筋骨,清热止咳。常用来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肺热咳嗽,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脑以及肾炎、水肿、肾虚、腰痛、妇女崩漏,中心积腹痛,蛔虫、蛲虫和牛瘟等,内茎液汗,外用可治癣症。其茎杆髓部含淀粉约27.44%,可提取淀粉代食品,其根状茎具清热解煮等功效。

濒危原因

由于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特别是第四纪冰期的影响,加之大量森林被破坏,濒临绝灭。脆弱环境中“避难”引起我国植物学家及各界有识之士的重视和焦虑。粗齿桫椤濒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粗齿桫椤成年株每年产生孢子数量多,但死亡也多。

2、在自然界,有幸存活的孢子,从萌发至形成幼孢子体这一过程,费时达1年以上,湿度、温度等生态因子的变化,都可能影响萌发孢子的生死存亡或延迟以后的发育进程。

3、粗齿桫椤孢子萌发,形成配子体胚胎等过程对环境要求严格,发育对环境有严重的依赖性,限制了它只能在一定孤立的区域生栖繁衍,而成年株在周围5米范围内也限制了生长粗齿桫椤幼株,因此适宜生长的区域更小了。尽管粗齿桫椤偶尔也能侵入并幸存在新的森林区域,但它竞争不过当地迅速生长的植物。

4、粗齿桫椤是木本生植物,生殖周期很长,生殖过程在离体情况下进行,发育进程完全受变化的环境控制,不利于生存发展。

5、粗齿桫椤无完善的根系,很难适应现存变化较大的生态环境。

6、由于原始森林逐年破坏,粗齿桫椤赖以生存的温暖、潮湿、荫蔽、水分充足、土层肥厚和排水良好的环境受到毁坏或消失,粗齿桫椤本身也就受到威胁或毁灭。

7、人为直接砍伐,使生长数年的或几十年的桫椤毁于一旦,近年来,不法分子盗挖盗卖桫椤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品种分类

粗齿桫椤-简介

桫椤素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粗齿桫椤由于叶边缘呈粗型锯齿状而得名,是和恐龙同时代的古老孓遗植物,已列入国家珍稀濒危物种名录。过去仅在广西防城港十万大山发现不到10株,在中国其他地区未见分布。粗齿桫椤的发现,

广西粗齿桫椤

濒危珍稀植物——粗齿桫椤。

这次在防城港市发现的粗齿桫椤共计11棵。它们都是零星分布在原始森林中的悬崖峭壁上,矮的有3-4米高,高的有12-14米高。

据保护区内林业专家介绍,粗齿桫椤的发现,对中国植物专家研究恐龙时代物种的繁衍、生长及物种濒危的成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金花茶保护区面积达9195公顷,雨水充沛,植被茂密。保护区内现有显脉金花茶、东兴金花茶等13种珍稀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及23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植物学家认为,森林内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可能是粗齿桫椤得以生存繁衍的原因。

识别特征

土生,高0.6--1.4m。主干短而横卧。叶簇生;叶柄长30--90cm,红褐色,稍有疣状突起,基部生鳞片,向上光滑;鳞片线形,15×1.5mm,淡棕色,光亮,边缘有疏长刚毛;叶片披针形,长35--50cm,二回羽状至三回羽状;羽片12--16对,互生,斜向上,有短柄,长圆形,中部的羽片长12--40cm,基部一对羽片稍缩短;小羽片7--8×1.6--1.8cm,先端短渐尖,无柄,深羽裂近达小羽轴,基部1或2对裂片分离;裂片斜向上,边缘有粗齿;叶脉分离,每裂片有小脉5--7对,单一或很少分叉,基部下侧1小脉出自主脉;羽轴红棕色,有疏的疣状突起,疏生狭线形的鳞片,较大的鳞片边缘有刚毛;小羽轴及主脉密生鳞片;鳞片顶部深棕色,基部淡棕色并为泡状,边缘有黑棕色刚毛。孢子囊群圆形,生于小脉中部或分叉上;囊群盖缺;隔丝多,稍短于孢子囊。

繁殖培育

孢子繁殖,本种适宜于透气透水好的肥沃砂壤,土壤适宜为酸性。

病虫害防治

粗齿桫椤在自然环境下基本无病害,但经过移栽施肥后也有病害产生。只要用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每月对树体和树盘喷施一次就可消除病害。害虫主要有蚂蚁和蜗牛,蚂蚁可用百树得或功夫农药喷雾灭杀。蜗牛喜潮湿环境,主要危害树体嫩叶和嫩秆,可用农药蜗克星和灭蜗灵等撒在树盘表面灭杀和人工捕捉。

声明:本文 粗齿桫椤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