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花谱 > 植物品种 > 大芒萁

大芒萁

编辑:花公子
发布时间:2022-09-05 14:35:52

重点介绍大芒萁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大芒萁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大芒萁,植株高1-1.5米。根状茎横走,粗2.5-4毫米,坚硬,木质,红棕色,被棕色毛,毛有关节,长约2毫米,成簇伏生。

大芒萁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DicranopterisamplaChingetChiu

别名:大羽芒萁

门:蕨类植物门

纲:蕨纲

亚纲:薄囊蕨亚纲

目:真蕨目

科:里白科

种:大芒萁

亚科:碗蕨亚科

属:芒萁属

类型:蕨类植物

形态特征

植株高1-1.5米。根状茎横走,粗2.5-4毫米,坚硬,木质,红棕色,被棕色毛,毛有关节,长约2毫米,成簇伏生。

叶远生,相距8-10厘米或过之;柄长达80厘米,粗3.5-5毫米,圆柱形,暗棕色,光滑,稍光亮;叶轴3-4次两叉分枝;芽苞卵形,长1.7-2.2厘米,顶钝,缘具不规则的粗牙齿;除末回叶轴外,在各回分枝处两侧均有一对托叶状的大的羽片,长14-23厘米,宽4.4-13厘米,长圆披针形,羽状深裂;末回羽片长20-40厘米,宽8-17厘米,披针形或长圆形,顶渐尖,尾头,基部上侧稍变狭,篦齿状深裂几达羽轴;裂片披针形至线形,长4-10厘米,宽8-10毫米,圆顶,常微凹,基部汇合,为尖狭的缺刻分开,基部上侧的数对裂片短缩为三角形,全缘或浅波状,具软骨质的狭边,基部下侧具2片向下的托叶状羽片,长5.4-10.5厘米,宽7-11毫米,线形,钝头,边缘波状或具圆牙齿,基部羽片的基部汇合。中脉下面凸起,侧脉明显,每组5-7分枝,小脉并行,直达叶缘。叶近革质,上面深绿,下面灰绿色,无毛。孢子囊羣圆形,沿中脉两侧为不规的2-3列,生于每组的基部上侧和下侧小脉弯弓处,由7-15个孢囊组成。

生长环境

生疏林中或林缘,海拔600-1400米。

分布范围

产广西西部(凌云、德保、龙光)、海南西部(白沙及东方尖峯岭)、云南南部(文山、屏边大围山、河口老卡寨及金平阿斗坡)。越南北部也有。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药名】:大芒萁

【拼音】:DAMANGQI

【来源】:为里白科植物大芒萁的嫩苗及髓心。

【功效】:解毒止血。

【主治】:用于蜈蚣咬伤、鼻衄及外伤出血等症。

【性味归经】:微甘,平;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克;外用;适量捣敷。

【别名】:大羽芒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

【动植物资源分布】:产于广东(海南岛)、广西南部、云南南部。

【拉丁名】:大芒萁DicranopterisamplachingetChiu

【考证】:始载于《中国植物分类学报》。

本种提示

本种是本属最高大的一种,有阔而长的裂片,孢子囊羣常为2-3列生于中脉两侧,易与其他种类区别。

声明:本文 大芒萁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

品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