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花谱 > 植物品种 > 膀胱岩蕨

膀胱岩蕨

编辑:花公子
发布时间:2022-09-09 10:02:04

重点介绍膀胱岩蕨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膀胱岩蕨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膀胱岩蕨(学名:Woodsiamanchuriensis)是岩蕨科中膀胱蕨属内的物种之一。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中南和华东各省区。常生于湿润、阴湿的山地和水边石缝中。

膀胱岩蕨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Woodsiamanchuriensis

别名:东北岩蕨、膀胱蕨、泡囊蕨

门:蕨类植物门

纲:蕨纲

亚纲:薄囊蕨亚纲

目:水龙骨目

科:岩蕨科

种:膀胱岩蕨

亚科:岩蕨亚科

属:膀胱蕨属

类型:蕨类植物

形态特征

植株高(8)15-2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先端密被鳞片;鳞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约2.5厘米,棕色,有光泽,厚膜质,全缘。叶多数簇生;柄长2-2.厘米,粗不及1毫米,棕禾秆色,质脆易断,通体疏被短腺毛,下部被少数与根状茎上同样的鳞片;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2-18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渐尖,向基部变狭,二回羽状深裂;羽片(12)16-20对,互生或下部的对生,斜展,偶有平展,下部羽片远离,缩小,基部一对常为卵形或扇形,长仅1-2毫米,中部羽片较大,相距5-10毫米,卵状披针形或长卵形,长1-1.5厘米,基部宽不及1厘米,钝头并有小齿牙,基部上侧截形,紧靠叶轴,下侧楔形,羽状深裂几达羽轴,裂片约4对,彼此接近,基部一对较大,近椭圆形,截头并有2-3枚小齿牙,两侧为波状或有一二小锯齿;顶部羽片向上逐渐变小,基部与叶轴合生并沿叶轴下延成狭翅。叶脉仅可见,在裂片上为简单的羽状,小脉斜向上,不达叶边。叶草质,干后草绿色,叶轴或有时叶两面疏被短腺毛。孢子囊群圆形,由6-8个孢子囊组成,位于小脉的中部或近顶部,每裂片有1-3枚;囊群盖大,球圆形,黄白色,薄膜质,从顶部开口。染色体n=33,2n=66。

生长环境

生林下石上,海拔830-4000米。也分布于日本、朝鲜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模式标本产地:我国东北沿海(C.Wilford1094)。

分布范围

产黑龙江(尚志)、吉林(抚松、临江、蛟河、长白、敦化、集安)、辽宁(凤凰山、千山、本溪、庄河)、河北(兴隆)、山东(泰山、崂山、芝罘)、安徽(黄山)、浙江(天目山)、江西(庐山、武功山、黄龙山)、河南(嵩县)、四川(康定、道孚)及贵州(雷公山)。

主要价值

景观用途

膀胱岩蕨植株细小,羽叶丛生,宜作假山盆景配置材料;也可点缀于岩石园、建筑物的阴湿角隅。

繁殖方法

以孢子和分根繁殖。

声明:本文 膀胱岩蕨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