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花谱 > 植物品种 > 包果柯

包果柯

编辑:花公子
发布时间:2022-09-05 10:46:34

重点介绍包果柯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包果柯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包果柯(学名:Lithocarpuscleistocarpus)为壳斗科柯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湖南、福建、湖北、浙江、四川、安徽、江西、陕西、贵州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米至1,900米的地区,多生于山地乔木及灌木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包果柯的属性介绍

拉丁名:Lithocarpuscleistocarpus

别名:包槲柯,猪栎树(湖北)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山毛榉目

科:壳斗科

种:包果柯

族:甘豆族

属:柯属

类型:常绿针叶乔木类

形态特征

乔木,高5-10米,树皮褐黑色,厚7-8毫米,浅纵裂,芽小,芽鳞无毛,干后常有油润的树脂,当年生枝有明显纵沟棱,枝、叶均无毛。叶革质,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9-16厘米,宽3-5厘米,萌生枝的较大,顶部渐尖,基部渐狭尖,沿叶柄下延,中脉在叶面近于平坦或稍凸起,但有裂槽状细沟下延至叶柄,全缘,侧脉每边8-12条,至叶缘附近急弯向上而隐没,或有时位于上半部的则与其上邻的支脉连结,支脉疏离,纤细,叶背有紧实的蜡鳞层,二年生叶干后叶背带灰白色,当年生新出嫩叶干后褐黑色,有油润光泽;叶柄长1.5-2.5厘米。雄穗状花序单穗或数穗集中成圆锥花序,花序轴被细片状蜡鳞;雌花3或5朵一簇散生于花序轴上,花序轴的顶部有时有少数雄花,花柱3枚,长约1毫米。壳斗近圆球形,顶部平坦,宽20-25毫米,包着坚果绝大部分,小苞片近顶部的为三角形,紧贴壳壁,稍下以至基部的则与壳壁融合而仅有痕迹,被淡黄灰色细片状蜡鳞,壳壁上薄下厚,中部厚约1.5毫米;坚果顶部微凹陷、近于平坦、或稍呈圆弧状隆起,被稀疏微伏毛,果脐占坚果面积的1/2-3/4。花期6-10月,果次年秋冬成熟。

生长环境

见于海拔1000-1900米山地乔木或灌木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长江北岸山区向南至南岭以北各地,即陕西南部、四川东部、湖北西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贵州东北部。

变种

峨眉包果柯(变种)

var.omeiensisFang,Ic.Pl.Omeien.2(1):pl.117a.1945.——L.cleistocarpusvar.fangianaA.Camus,Chenes3:653.1953,Atlaspl.379,f.12-14.1948.

芽、嫩枝及未开放的雌花干后无半透明树脂,嫩叶干后无油润光泽,嫩叶背面无粉末状可抹落的鳞秕,叶侧脉在叶缘附近隐没,在叶面不凹陷或微凹陷,支脉不明显或仅少数隐约可见;叶柄长1-2厘米,稀更长。壳斗每3个一簇,陀螺状,近顶部最宽,宽2-2.5厘米,被灰棕色毛状蜡鳞,小苞片三角形,覆瓦状排列,位于下部的略连生,包着坚果2/3-4/5;坚果栗褐色,无毛,花柱座四周多少被微柔毛及微凹陷,果脐占坚果面积的一半至2/3。花期6-7月,果翌年8-9月。

产四川西部(峨眉、峨山、凉山等)、云南东北部(昭通等)、贵州西北部(习水、仁怀等)。生于海拔1500-2400米山地杂木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峨眉山。

树皮黑褐色、颇厚、内皮浅红褐色,聚合射线密接而窄长,不甚凸起。材身稍圆滑,槽棱细小,心边材区别不明显,木材浅灰棕色,略坚重,不甚耐腐,属白椆类。

声明:本文 包果柯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

品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