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冷杉
重点介绍臭冷杉品种,让您了解更多有关臭冷杉的生长特性及分布范围。
臭冷杉的属性介绍
类型:常绿针叶乔木类
臭冷杉(拉丁学名:Abiesnephrolepis(Trautv.)Maxim.)别名:华北冷杉、臭松、东陵冷杉、小五台地区俗称“臭桃葫芦”,乔木,高30m,胸径50cm,树冠尖塔形至圆锥形。树皮青灰色,浅裂或不裂。一年生枝淡黄色或淡灰褐色,密生褐色短柔毛。冬芽有树脂,叶条形,长1~3厘米。宽约1.5mm。上面亮绿色,下面有2条白色气孔带,花期:4~5月,果期:9~10月。
产于中国东北小兴安岭南坡、长白山区及张广才岭海拔300-1800米,河北小五台山、雾灵山、围场及山西五台山海拔1700-2100米地带。
臭冷杉形态特征乔木。树干通直,高达30米,胸径达50厘米;幼树树皮通常平滑,灰白色,具浅纹,常有多数明显的树脂瘤,老时呈灰色,长条状块裂或不规则鳞片状裂,具较明显的树脂瘤;一年生小枝淡黄褐色,密被淡褐色短柔毛,二、三年枝灰褐色或淡灰褐色,具圆形叶痕;冬芽圆球形,有树脂。叶通常排成两列,线形,直或微弯;长1-3厘米,宽约1.5毫米,表面光绿色,背面具两条白色气孔带,大部分叶之先端凹缺,果枝和主枝上的部分叶先端尖;横切面具2中生树脂道,皮下细胞单层。球果卵状圆柱形或近圆柱形,长4-8厘米,径2-3.5厘米,熟时紫褐色,无梗,种鳞肾形或扇状肾形,长短于宽,稀近相等,上部宽圆,微内曲,具不规则细齿,两侧圆或耳状,基部狭成细柄状,鳞背露出部分密被短毛;苞鳞倒卵形,长为种鳞的3/5-4/5,很少等长,不外露或微外露,先端具急尖头。种子倒卵状三角形,微扁,长4-6毫米,种翅楔形,淡褐色,通常比种子短,稀近等长或稍长于种子;子叶4-5。花期4-5月;球果10月成熟。生于海拔300-1200米针阔混交林中。
常绿乔木,高达30m,胸围50cm左右。幼时树皮灰白色,平滑,常具明显的横向瘤状皮孔,老皮浅纵裂,呈块状;枝条斜上伸长或开展,一年生枝黄褐色或淡灰褐色,密生淡褐色短柔毛。冬芽圆球形,有树脂。叶条形,扁平,直或弯镰状,长1-3cm,宽约1.5mm,先端凹,成2叉状,果枝上叶先端钝尖,上面绿色,下面有2条白色气孔带,横切面有2个中生树脂道。雌雄同株;雄球花圆筒形,长约lcm,多个丛生二年枝上;雌球花为细长圆柱形,紫红色,数个生于二年枝上,长4.5cm。球果圆筒形或长卵形,长4.5-9.5cm,径2-3cm,熟时紫黑色,熟时果鳞与种子同时脱落,果鳞肾形,长约1.2cm,宽1.8cm,下侧各为2个裂片;苞鳞倒卵形,先端有细长尖,果鳞不伸出或微伸出,先端凹处有急尖头。种子倒卵状三角形,微扁,长4-6mm,种翅淡褐色,子叶4-5枚,条形,先端有凹缺。
生长环境阴性,喜冷湿环境及酸性土壤,浅根性,常与其他针、阔叶树混生或有时成纯林,称“臭松排子”。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2100m针阔叶混交林中。
播种育苗。
地理分别在我国臭冷杉自然分布于华北、东北各地,在华北许多地区已残存无几,而小五台山区内,却有原始次生林,这在华北地区实属稀少。生长于海拔1000—2000米的寒湿山地阴坡棕壤土上。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等地。
主要价值景观用途
木材心、边材无明显区别,白色或黄白色,有光泽,质轻软,纹理细,比重0.34-0.4,耐腐力弱。可作一般建筑、板材、家具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用材。是优良的庭园观赏树种。
声明:本文 臭冷杉 由花友整理而来,如在内容上有不妥之处,可联系我们进行修改,若此内容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联系QQ:58589584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