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栗坡杜鹃
麻栗坡杜鹃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拉丁名
 - Ziziphora bungeana Juz
 - 别名
 - 小叶薄荷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合瓣花亚纲
 - 目
 - 管状花目
 - 科
 - 唇形科
 - 种
 - 新塔花
 - 亚科
 - 野芝麻亚科
 - 族
 - 塔花族
 - 属
 - 新塔花属
 - 类型
 - 落叶花灌木类
 
与麻栗坡杜鹃相似植物
基本信息
学名RhododendronmalipoenseM.Y.He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杜鹃花目Ericales
杜鹃花科Ericaceae
杜鹃花亚科Rhododendroideae
杜鹃属Rhododendron
映山红亚属Subgen.Tsutsusi
映山红组Sect.Tsutsusi
形态特征
灌木,高约2米;幼枝淡紫色,密被褐色糙伏毛;老枝灰褐色,近于无毛或具残存毛。叶厚纸质,集生枝端,卵形或卵状椭圆形,稀长卵形,长2-4(-5.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于圆形,边缘具钝圆齿,疏被糙伏毛,上面深绿色,干后褐色,疏被褐色糙伏毛,下面淡褐色,疏被褐色糙伏毛或仅中脉和侧脉被毛,其余无毛,中脉在上面微凸起,下面显著凸出,侧脉在两面不明显;叶柄淡紫色,长3-7毫米,被糙伏毛。伞形花序顶生,有花3-4朵;花梗长5毫米,密被棕褐色糙伏毛;花萼裂片小,被棕褐色糙伏毛;花冠漏斗形,淡粉红色,长1.6-2厘米,花冠管圆筒形,长1厘米,外面无毛,内面被微柔毛,裂片5,长圆状倒卵形,长9-12毫米,宽5毫米,无紫色斑点,两面无毛;雄蕊5,近于等长,长1.9-2.1厘米,伸出于花冠外;花丝扁平,被微柔毛;子房圆锥状,长3毫米,密被棕褐色糙伏毛;花柱长1.9厘米,中部以下至基部被棕褐色糙伏毛。蒴果圆锥状,长5毫米,直径4毫米,被棕褐色糙伏毛。
产地分布
产云南南部。生于海拔1500-1700米的阔叶混交林中。模式标本采自云南麻栗坡(老君山)。
本种提示
本种与河边杜鹃R.flumineumFangetM.Y.He相近,但本种的叶为卵形或卵状椭圆形,仅中脉在下面显著凸起,侧脉不明显,沿中脉被棕褐色糙伏毛,其余近于无毛;伞形花序有花3-4朵,花冠裂片无紫色斑点,易于区别。
- 
        
        
细裂耳蕨
形态特征:植株高30-85厘米。根状茎短而斜升至直立,顶部及叶柄密被开展的大鳞片;鳞片深棕色,卵形或长卵形,长达1厘米,宽达5毫米,顶端渐尖,边缘浅啮蚀状。叶簇生;叶柄禾秆色,上面有阔沟槽,长3-25厘米,基部直径1-4毫米;叶片椭圆披针形,长20-60厘米,中部宽3-20厘米,
 - 
        
        
连城薹草
种名:连城薹草学名:CarexlienchengensisS.Y.LiangetY.Z.Huang别名:科:莎草科属:薹草属形态特征:苞片短叶状,短于花序,具短鞘。小穗2-3个,顶生1个雄性,狭圆柱形,长约1厘米,宽约2毫米
 - 
        
        
金黄侧金盏花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有长根状茎。茎高达40厘米,不分枝,基部有鞘状鳞片。茎下部有长柄,上部叶无柄;叶片卵状五角形,长3.5-5厘米,宽3-4.5厘米,三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卵状菱形或近披针形,基部楔形,顶端急尖,表面无毛,背面幼时有短曲柔毛,叶柄长达15厘米。花单生;花梗短,
 - 
        
        
浙江扁莎
形态特征叶短于秆,宽约4毫米,常折合,有时平张;叶鞘长,褐红色。苞片3枚,叶状,下面2枚较花序长;简单长侧枝聚繖花序具3-4个辐射枝,辐射枝最长达6厘米;每一辐射枝具4-9个小穗;小穗排列疏松,两侧小穗平展,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压扁,长6-10毫米,宽3.5-5毫米,具6-1
 - 
        
        
海寿花
海寿花的栽培技术,雨久花科,海寿花属。别名梭鱼草。形态特征:多年生水生草本,株高50~80厘米。具粗壮的根状茎。叶基生,具长柄,挺水,中、下部宽大呈鞘状;叶片长卵形或卵岡形,基部呈心脏形,长17~22厘米,宽9~15厘米。花两性,蓝色或紫蓝色,穗状花序顶生,花串长约11厘米,花瓣
 - 
        
        
元江箭竹
元江箭竹形态特征灌木状竹类,竿直径8-13毫米;节间长8-20厘米,圆筒形,无毛,有白粉,老时具黑垢,中空直径小,竿壁厚2.5-4毫米,髓呈锯屑状;箨环隆起,初时贴生棕色小刺毛;竿环平坦;节内长2-3毫米。竿芽卵形,贴生,上部及两侧近边缘有硬毛,边缘生纤毛。竿每节分15-18枝,枝纤细,直径1
 - 
        
        
钩枝藤
钩枝藤基本信息学名Ancistrocladustectorius(Lour.)Merr别名本蓬藤本叶藤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
 - 
        
        
石斑木
种名:石斑木学名:Rhapniolepisindica别名:春花、雷公树、白杏花、报春花、车轮梅科:蔷薇科属:石斑木属产地分布:产于亚洲地区,我国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等省石斑木形态特征:小
 - 
        
        
细荻
产地分布产于湖南的洞庭湖区、汉寿形态特征与原变种南荻区别为秆较细弱,高约3米,直径8-10毫米,节数较少,约23节,不具分枝。叶鞘淡紫红色,密生长柔毛;叶片短小,长65厘米。宽2厘米。小穗较小,长4.5毫米,基盘柔毛较长,长约15毫米,长于其小
 - 
        
        
齿翅岩黄耆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约100厘米。茎直立,具沟纹,被疏柔毛。叶长11-19厘米;托叶三角状披针形,棕褐色干膜质,下部合生;叶轴被疏柔毛。小叶11-21,具长约1毫米的短叶柄;小叶片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0-25毫米,宽10-17毫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圆形,上面无毛,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