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羽凤尾蕨
多羽凤尾蕨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学名
- PterisheteromorphaFée
- 别名
- 无
- 科
- 凤尾蕨科
- 属
- 凤尾蕨属
与多羽凤尾蕨相似植物
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国外分布:越南、柬埔寨
形态特征
植株高60-7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粗1-2厘米,先端被黑褐色鳞片。叶簇生(8-12片);柄长15-20厘米,粗约2毫米,深禾秆色,稍有光泽,表面略粗糙,幼时疏被灰色短刚毛,以后逐渐脱落;叶片长圆状阔披针形,长30-50厘米,中部宽12-15厘米两端渐狭,二回深羽裂;顶生羽片披针形,长7-10厘米,宽2-2.5厘米,基部稍宽,阔楔形,有短柄,向上部渐狭,先端呈狭线形的尾状[尾长1.5-2(3)厘米,宽约2毫米,两边有尖锯齿,不育],篦齿状深羽裂几达叶轴;裂片15-20对,互生或近对生,几平展,间隔宽1-2毫米,线形,长5-12毫米,宽约2.5毫米,先端钝圆并有小的锐齿2-7(12)个,基部稍扩大,边缘全缘并有软骨质的狭边;侧生羽片10-15对,对生,下部的相距约5厘米,斜展,略有短柄,向上的无柄,基部圆截形,顶端尾状,形状及分裂度与顶生羽片相同,下部的羽片逐渐缩短,长5-7厘米,较宽,中部的长8-10厘米,宽2-3厘米,向上的略变短。羽轴下面隆起,禾秆色,疏被多细胞的灰色短刚毛,上面有深纵沟,纵沟两旁有狭边,沿边上在裂片主脉的分叉处有短硬刺1枚。侧脉两面均明显并稍隆起,密接,斜上,二叉。叶干后草质,褐绿色至暗绿色;叶轴深禾秆色,疏被灰色短刚毛。
生长习惯
生常绿疏林下,海拔700-1200米。
繁殖培育
暂无
园林用途
暂无
病虫害防治
暂无
-
平羽凤尾蕨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国外分布:日本形态特征叶簇生;柄长25-55厘米,粗2-3毫米,基部红棕色,向上与叶轴均为禾秆色或棕禾秆色,稍有光泽,无毛;叶片卵形,长25-35(40)厘米,宽20-25(30)厘米,二回深
-
三色凤尾蕨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云南西南部国外分布:锡金、不丹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性喜温暖,叶片纵向白、红、绿三色条纹,在湿度大、温度适宜条件下,三种色彩显得更为鲜明好年,故名三色凤尾蕨。植株多为直立型。生长习惯性喜温暖。生长
-
叉羽凤尾蕨
形态特征能育羽片顶端一至二回分叉,裂片长2-3厘米,开展。参看:剑叶凤尾蕨(原变种)生长环境常见于海拔400米的山坡岩石旁。分布范围分布于重庆。
-
条纹凤尾蕨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台湾、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东北部、云南东南部国外分布:日本、越南北部形态特征叶簇生(10-20片),明显二型;柄长15-25厘米,不育叶的柄较短,基部粗约1毫米,栗褐色,中部以上有禾秆色的边,或有时上部为深禾秆色,有光泽,无
-
高原凤尾蕨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云南、西藏形态特征植株各部均不具紫色,叶柄基部棕色,向上和叶轴及羽轴均为浅禾秆色,叶柄通常略粗糙,有时光滑。生长习惯生于海拔1900-2300米沟边杂木林中。繁殖培育
-
爪哇凤尾蕨
形态特征植株高50-8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粗壮,粗1.5-2厘米,先端被褐色鳞片。叶簇生;柄长30-50厘米,下部粗3-4毫米,鲜禾秆色,偶有棕色或栗色,稍有光泽,光滑,仅近基部有早落的鳞片;叶片长圆状卵形,长35-45厘米,宽25-30厘米,一回羽状;羽片(3)4-6对
-
半月形铁线蕨
形态特征植株高约15-5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被褐色披针形鳞片。叶簇生;柄长6-15厘米,粗可达2毫米,栗色,有光泽,基部被相同的鳞片,向上光滑;叶片披针形,长12-25厘米,宽3-6.5厘米,奇数一回羽状;羽片8-12对,互生,斜展,相距1.5-2.5厘米,彼此疏离,中部
-
白斑凤尾蕨
形态特征不同于原变种之点仅在于羽片上面沿羽轴两侧各有1条纵行的灰白色带,宽约1米。参看:林下凤尾蕨(原变种)注:图片来源生长环境主要生长在生林下。分布范围分布在广东(高要)、广西(武鸣
-
荷叶铁线蕨
形态特征植株高5-2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先端密被棕色披针形鳞片和多细胞的细长柔毛。叶簇生,单叶;柄长3-14厘米,粗0.5-1.5毫米,深栗色,基部密被与根状茎上相同的鳞片和柔毛,向上直达叶柄顶端均密被棕色多细胞的长柔毛,但干后易被擦落;叶片圆形或圆肾形,直径2-6厘米,
-
井栏边草
形态特征植株高30-45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粗1-1.5厘米,先端被黑褐色鳞片。叶多数,密而簇生,明显二型;不育叶柄长15-25厘米,粗1.5-2毫米,禾秆色或暗褐色而有禾秆色的边,稍有光泽,光滑;叶片卵状长圆形,长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