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羽凤尾蕨
叉羽凤尾蕨,(学名:Pterisensiformisvar.furcans)为凤尾蕨科凤尾蕨属下的一个变种。
- 拉丁名
- Ctenitis zayuensis
- 别名
- 女萝、松上寄生
- 门
- 蕨类植物门
- 纲
- 薄囊蕨纲
- 亚纲
- 薄囊蕨亚纲
- 目
- 水龙骨目
- 科
- 凤尾蕨科
- 种
- 叉羽凤尾蕨
- 亚科
- 鸡蛋花亚科
- 族
- 珍珠菜族
- 属
- 凤尾蕨属
- 类型
- 地被类
与叉羽凤尾蕨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能育羽片顶端一至二回分叉,裂片长2-3厘米,开展。
参看:剑叶凤尾蕨(原变种)
生长环境
常见于海拔400米的山坡岩石旁。
分布范围
分布于重庆。
-
指叶凤尾蕨
形态特征植株高20-40厘米。根状茎短而横卧,粗约3毫米,先端被鳞片;鳞片狭线形,长约2毫米,黑褐色,有光泽,全缘,上部稍旋卷。叶多数,簇生,不育叶与能育叶等长;柄纤细,长15-30厘米,粗约1毫米,禾秆色,基部褐色,稍有光泽,光滑或偶有粗糙;叶片指状,羽片通常5-7片,有时
-
海南凤尾蕨
形态特征本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能育叶变异较大,从一回羽状至二回羽状,羽片边缘圆波状或在中部或下部多少具单独的或连续的圆裂片或长圆形裂片,或为深羽裂。生长环境耐半阴,忌强阳光直射;忌干旱,喜温暖和空气湿度大的环境。生长于海拔350-7
-
多羽凤尾蕨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国外分布:越南、柬埔寨形态特征植株高60-7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粗1-2厘米,先端被黑褐色鳞片。叶簇生(8-12片);柄长15-20厘米,粗约2毫米,深禾秆色,稍有光泽,表面略粗糙,幼时疏被灰色短刚毛
-
单叶凤尾蕨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云南东南部国外分布:越南北部形态特征植株高30-4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粗约1.5厘米,先端被鳞片。叶二型,单叶或二至三叉;叶柄禾杆色至浅棕色,稍有光泽,光滑,长15-20厘米,粗约2毫米;不育片(或羽片)较宽,披针形,长约
-
刺柄凤尾蕨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国外分布:越南北部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
-
爪哇凤尾蕨
形态特征植株高50-8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粗壮,粗1.5-2厘米,先端被褐色鳞片。叶簇生;柄长30-50厘米,下部粗3-4毫米,鲜禾秆色,偶有棕色或栗色,稍有光泽,光滑,仅近基部有早落的鳞片;叶片长圆状卵形,长35-45厘米,宽25-30厘米,一回羽状;羽片(3)4-6对
-
平羽凤尾蕨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国外分布:日本形态特征叶簇生;柄长25-55厘米,粗2-3毫米,基部红棕色,向上与叶轴均为禾秆色或棕禾秆色,稍有光泽,无毛;叶片卵形,长25-35(40)厘米,宽20-25(30)厘米,二回深
-
银脉凤尾蕨
形态特征中小型陆生蕨类,株高20~40厘米,丛生。根状茎匍匐生长,叶二型,一为孢子叶,直立,具叶柚,羽片狭长;另一种为裸叶,较矮,羽状展开,质薄。叶脉部分为明显的银白色。生长环境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耐寒性较强,稍耐旱,怕积水和强光,宜在肥沃、
-
大羽半边旗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云南东南部形态特征植株高达2米。根状茎横卧,粗约1厘米,坚硬,木质。叶柄长约1米,粗约4毫米,坚硬,基部栗褐色,向上为深禾秆色,无光泽,光滑;叶片长圆状卵形,二回半边羽状深裂;羽片互生,斜向上,无柄,下部的相距11厘米,镰刀状
-
圆头凤尾蕨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江西、四川、云南南部形态特征植株较小,裂片圆头。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园林用途暂无病虫害防治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