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凤尾蕨
变异凤尾蕨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 学名
- PterisexcelsaGaud.var.inaequalis(Bak.)S.H.Wu
- 别名
- 无
- 科
- 凤尾蕨科
- 属
- 凤尾蕨属
与变异凤尾蕨相似植物
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国外分布:日本、印度
形态特征
本变种形体较小,植株高80-100厘米;侧生羽片的分裂度变化颇大,从近二叉、羽轴下侧深羽裂(裂片披针形或阔披针形)至羽轴两侧均为篦齿形羽裂〔裂片阔披针形,通常长2.5-4(5)厘米。
生长习惯
生林下。
繁殖培育
暂无
园林用途
暂无
病虫害防治
暂无
-
篦齿半边旗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国外分布: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形态特征暂无生长习惯暂无繁殖培育暂无
-
条纹凤尾蕨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台湾、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东北部、云南东南部国外分布:日本、越南北部形态特征叶簇生(10-20片),明显二型;柄长15-25厘米,不育叶的柄较短,基部粗约1毫米,栗褐色,中部以上有禾秆色的边,或有时上部为深禾秆色,有光泽,无
-
蜈蚣草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陕西、甘肃东南部、河南西南部、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广西、广东、台湾形态特征植株高(20)30-100(150)厘米。根状茎直立,短而粗健,粗2-2.5厘米,木质,密蓬松的黄褐色鳞片。叶簇
-
广东凤尾蕨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广东形态特征植株高30-50厘米。叶簇生,一型;柄长20-35厘米,粗约2毫米,顶部压扁,基部棕褐色,向上至叶轴为禾秆色,稍有光泽,光滑;叶片卵形,长20-25厘米,宽10-15米,一回羽状;羽片2-6对,对生,无柄或基部一对
-
傅氏凤尾蕨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台湾、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南部、广东、广西、云南东南部国外分布:越南北部、日本形态特征傅氏凤尾蕨(原变种),植株高50-90厘米。根状茎短,斜升,粗约1厘米,先端密被鳞片;鳞片线状披针形长约3毫米,深褐色,边缘棕色。叶簇生;
-
西南凤尾蕨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国外分布:日本、菲律宾、中南半岛、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形态特征叶簇生;柄长60-80厘米,基部稍膨大,粗1-2厘米,坚硬,栗红色,表面粗糙,上面有阔纵沟;
-
珠叶凤尾蕨
形态特征植株矮小,高10-15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粗3-4毫米,先端被浅褐色鳞片。叶二型;柄纤细,长6-8厘米(不育叶的柄稍短),粗不及1毫米,浅禾秆色,光滑;能育叶片三角形,长5-10厘米,宽3-5厘米,二至三回羽状;羽片约7对,互生或近对生,下部的相距2.5厘米,开展,
-
半边旗
形态特征植株高35-80(12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粗1-1.5厘米,先端及叶柄基部被;褐色鳞片。叶簇生,近一型;叶柄长15-55厘米,粗1.5-3毫米,连同叶轴均为栗红有光泽,光滑;叶片长圆披针形,长15-40(60)厘米,宽6-15(18)厘米,二回半边深裂;顶生羽片
-
银脉凤尾蕨
形态特征中小型陆生蕨类,株高20~40厘米,丛生。根状茎匍匐生长,叶二型,一为孢子叶,直立,具叶柚,羽片狭长;另一种为裸叶,较矮,羽状展开,质薄。叶脉部分为明显的银白色。生长环境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耐寒性较强,稍耐旱,怕积水和强光,宜在肥沃、
-
百越凤尾蕨
形态特征百越凤尾蕨(变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集刊)侧生羽片阔披针形,长16-22厘米,中部宽4-6厘米,羽片中部的裂片长2-3.5厘米,宽(5)6-8毫米。参看:傅氏凤尾蕨(原变种)生长环境生长于海拔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