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乔木植物 > 垂丝丁香

垂丝丁香

编辑:康嵋鸣发布时间:2021-02-09 12:45:34

垂丝丁香的相关资料,来自于网络内容整理而来,更多植物信息,尽在花探网。

类型
落叶花灌木类

与垂丝丁香相似植物

垂丝丁香(学名:SyringakomarowiiSchneidvar.reflexa(Schneid.)JienexM.C.Chang)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近圆柱形或带四棱形,具皮孔。冬芽被芽鳞,顶芽常缺。叶对生,单叶,全缘,具叶柄。花两性,聚伞花序排列成圆锥花序,顶生或侧生,花萼小,钟状,花冠漏斗状、高脚碟状或近幅状,子房2室,花柱丝状,短于雄蕊,柱头2裂。果为蒴果,种子扁平,有翅。

生长习性喜阳,喜土壤湿润而排水良好,适庭院栽培,春季盛开时硕大而艳丽的花序布满全株,芳香四溢,观赏效果甚佳,是庭园裁种的著名花木。原产于中国湖北山区,喜凉爽湿润气候,是丁香属中最为艳到此为止观花效果最好的一种,花冠外粉红色,内白色,花期5月。

垂丝丁香形态特征

垂丝丁香与原变种区别仅在于该变种的花冠颜色较浅,外面呈淡红色或淡紫色,花冠管直径较细,花冠裂片常成直角开展。花期5-6月,果期7-14月。

原变种(西蜀丁香)是灌木,高1.5-6米。枝粗壮,直立,具皮孔,小枝淡棕色或棕褐色,圆柱形,无毛或被短柔毛,疏生皮孔。叶片卵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或为椭圆形、宽椭圆形至椭圆状倒卵形,长5-19厘米,宽1.5-7(-9)厘米,先端锐尖至长渐尖或钝,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上面深绿色,干时常带红棕色,无毛或沿中脉被短柔毛,下面淡黄绿色,疏被短柔毛或沿叶脉较密,有时近无毛;叶柄长1-3厘米,疏被短柔毛或无毛。

圆锥花序由顶芽抽生,微下垂至下垂,紧缩或疏展,长圆柱形至塔形,长4-25厘米,宽3-13厘米;花序轴和花梗密被或疏被短柔毛至无毛,皮孔疏或密;花梗长0-1.5毫米;花萼被短柔毛或无毛,长2-3毫米,截形或萼齿锐尖、圆钝至平头;花冠外面紫红色、红色或淡紫色,内面白色或带白色,呈漏斗状,长1-2.2厘米,花冠管长0.8-1.5(-2)厘米,通常直径2-3毫米,裂片近直立或略开展,卵形、宽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长2-4毫米,先端稍内弯而具喙或不内弯;花药黄色,长约3毫米,位于距花冠管喉部。0-2毫米处或略凸出。

果熟时常反折,长椭圆形,长1-1.5(-2)厘米,先端锐尖而具小尖头,或钝,皮孔不明显或疏生皮孔。花期5-7月,果期7-10月。

生长习性

生山坡丛林、山沟溪边、山谷路旁及滩地水边,海拔300-2400米。庭园普遍栽培。喜光,喜温暖、湿润及阳光充足。稍耐阴,阴处或半阴处生长衰弱,开花稀少。具有一定耐寒性和较强的耐旱力。对土壤的要求不严,耐瘠薄,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忌在低洼地种植,积水会引起病害,直至全株死亡。落叶后萌动前裸根移植,选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向阳处种植。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东北南部、华北,原产川东、鄂西的高山上。

繁殖方法

播种、扦插、嫁接、分株、压条繁殖。播种苗不易保持原有性状,但常有新的花色出现;种子须经层积,翌春播种。夏季用嫩枝扦插,成活率很高。

嫁接

是主要繁殖方法,以小叶女贞作砧木,行靠接、枝接、芽接均可。

播种

可于春、秋两季在室内盆播或露地畦播。北方以春播为佳,于3月下旬进行冷室盆播,温度维持在10-22℃,14-25天即可出苗,出苗率40%-90%,若露地春播,可于3月下旬至4月初进行。播种前需将种子在0-7℃的条件下砂藏-2个月,播后半个月即出苗。未经低温砂藏的种子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出苗。可开沟条播,沟深3厘米左右,株行别具匠心厘米乘以10厘米。无论室内盆播还是露地条播,当出苗后长出4-5对叶片时,即要进行分盆移栽或间苗。分盆移栽为第盆1株。露地可间苗或移栽-2次,株行别具匠心为15厘米乘以30厘米。

扦插

可于花后1个月,选当年生半木质化健壮枝条作插穗,插穗长15厘米左右,用50-100PPM的吲哚丁酸水溶液处理15-18小时,插后用塑料薄膜覆盖,1个月后即可生根,生根率达80%-90%。扦插也可在秋、冬季取木质化枝条作插穗,一般于露地埋藏,翌春扦插。嫁接可用芽接或枝接,砧木多用欧洲丁香或小叶女贞。华北地区芽接一般在6月下旬-7月中旬进行。接穗选择当年生健壮枝上的饱满休眠芽,以不带木质部的盾状芽接法,接到离地面5-10厘米高的砧木干上。也可秋、冬季采条,经露地埋藏于翌春枝接,接穗当年可长至50-80厘米,第二年萌动前需将枝干离地面30-40厘米处短截,促其萌发侧枝。

栽培技术

栽种

丁香宜栽于土壤疏松而排水良好的向阳处。一般在春季萌支前裸根栽植,株距-3米。2-3年生苗栽植穴径应在70-80厘米,深50-60厘米。每穴施100克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及100-150克骨粉,与土壤充分混和作基肥。

浇水

栽植后浇透水,以后每10天江1次水,每次浇水后要松土保墒。灌溉可依地区不同而有别,华北地区,4-6月是丁香生长旺盛并开花的季节,每月要浇2-3次透水,7月以后进入雨季,则要注意排水防涝。到11月中旬入冬前要灌足水。

修剪

栽植3-4年生大苗,应对地上枝干进行强修剪,一般从离地面30厘米处截干,第2年就可以开出繁茂的花来。一般在春季萌动前进行修剪,主要剪除细弱枝、过密枝,并合理保留好更新枝。花后要剪除残留花穗。

施肥

一般不施肥或仅施少量肥,切忌施肥过多,否则会引起徒长,枞而影响花芽形成,反面使开花减少。但在花后应施些磷、钾肥及氮肥。

相关植物
  • 青杄

    种名:青杄学名:PiceawilsoniiMast别名:魏氏云杉细叶云杉科:松科属:云杉属产地分布:分布于河北、甘肃中南部、陕西西部、湖北西部、青海东部及四川等地区。形态特征:乔木,高达50m胸径

  • 秃鞘箭竹

    种名:秃鞘箭竹学名:FargesiasimilarisHsuehetYi别名:科:禾本科属:箭竹属产地分布:产云南。形态特征:灌木状竹类。竿粗8—12毫米;节间长9.5—18.2厘米,圆筒形,淡黄

  • 新雅紫菀

    基本信息学名Asterneo-elegansGriers.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桔梗目Campanulales菊科Composi

  • 虎克猪笼草

    形态特征虎克猪笼草为藤本植物。其茎直径约5~10mm。虎克猪笼草莲座状植株和短侧芽的叶片为革质,匙形,长约15~30cm,末端急尖,基部缩窄。叶柄最长可达8cm,呈槽状,包住茎周长的四分之三。羽状脉众多,几乎直发至叶缘。在中脉两侧叶片的外三分之二各有2~5条纵脉

  • 凹头苋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全体无毛;茎伏卧而上升,从基部分枝,淡绿色或紫红色。叶片卵形或菱状卵形,长1.5-4.5厘米,宽1-3厘米,顶端凹缺,有1芒尖,或微小不显,基部宽楔形,全缘或稍呈波状;叶柄长1-3.5厘米。花成腋生花簇,直至下部叶的腋部,生在茎端和枝端者

  • 二色瓦韦

    形态特征:植株高15-30(35)厘米。根状粗壮,横走,直径约5毫米,密被贴生的鳞片;鳞片阔卵状披针形,渐尖头,筛孔细密,中部近黑色,边缘淡棕色,有不规则的锐刺。叶近生或远生;叶柄长(1)2-6(8)厘米,粗约1毫米,疏被鳞片;叶片披针形,长(8)13-28厘米,中部或下部1/3

  • 耿马齿唇兰

    形态特征茎植株高18~22厘米。根状茎伸长,匍匐,肉质,具节,节上生根。茎直立,圆柱形,粗壮,直径约5毫米,微被短柔毛,具5~6枚叶。叶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3~6.5厘米,宽2~3厘米,上面暗绿色,中肋和2~4条侧脉带白色,背面淡绿色

  • 窄颖早熟禾

    形态特征:多年生,具短根状茎。秆单生,直立,高80-110厘米,具2-4节,顶节距基部约20厘米。叶鞘微糙涩,顶生者长约20厘米;叶舌长1-2毫米;叶片质地柔软,长10-16厘米,宽3-4毫米,上面微糙。圆锥花序开展,长10-15厘米,宽4-8厘米,分枝每节2-4枚,主枝长达8厘

  • 庭菖蒲

    学名:SisyrinchiumrosulatumBickn.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百合目Liliflorae百合亚目SubordoLiliineae鸢尾科Iridace

  • 猕猴桃藤山柳

    尖叶藤山柳基本信息学名ClematoclethraactinidioidesMaxim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侧膜胎座目Pari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