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地被植物 > 虎克猪笼草

虎克猪笼草

编辑:第五圣坡发布时间:2021-02-22 10:29:19

虎克猪笼草是由莱佛士猪笼草与苹果猪笼草杂交得到的常见的自然杂交种。其是以约瑟夫·道尔顿·胡克(JosephDaltonHooker)的名字命名的。其普遍存在于西马来西亚、婆罗洲、新加坡和印尼苏门答腊岛低地,莱佛士猪笼草和苹果猪笼草共同存在的地区。虎克猪笼草已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保护,等级为无危。

拉丁名
Nepenthes × hookeriana
别名
花市猪笼草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菊亚纲
石竹目
猪笼草科
基纳巴卢山猪笼草
亚科
阿福花亚科
芦荟族
猪笼草属
类型
热带植物类

与虎克猪笼草相似植物

形态特征

虎克猪笼草为藤本植物。其茎直径约5~10mm。

虎克猪笼草莲座状植株和短侧芽的叶片为革质,匙形,长约15~30cm,末端急尖,基部缩窄。叶柄最长可达8cm,呈槽状,包住茎周长的四分之三。羽状脉众多,几乎直发至叶缘。在中脉两侧叶片的外三分之二各有2~5条纵脉。笼蔓的长度只有叶片的一半。攀援茎的叶片为革质,披针形,长约15~35cm,宽约4~6cm,末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通常会缩成较窄的叶柄翼。叶柄最长可达10cm,半包住茎。羽状脉众多,几乎平行直发至叶缘。在中脉两侧叶片的外二分之一各有约5条纵脉。笼蔓的长度为叶片的1.5倍,上位笼的笼蔓具有笼蔓圈。

虎克猪笼草的地面笼的形状非典型,类似于下位笼。

虎克猪笼草的下位笼高约5~12cm。腹面的笼翼宽约10~15mm,翼须长约3~10mm,间隔1~0.5mm。笼口的前部水平,基部急剧向笼盖弯曲,形成的唇颈长度很少超过1cm。唇的外部唇肋明显,内部较平滑,唇可宽达1cm,唇肋间隔0.5~0.3mm,唇齿的长度约为宽度的3~5倍。其内表面布满腺体,其极小,呈火山口状,密度为每平方厘米1800~2000个。笼盖为椭圆形至长圆形,极少数略呈心形,末端圆或微凹。其长约2.5~5cm,宽约1.5~2.8cm。笼盖的下表面具有中部不深凹腺体,无附属物和笼盖骨。笼盖基部后方的笼蔓尾扁平不分叉,其长约5~15mm。

虎克猪笼草的上位笼基部与笼蔓衔接的弯曲处宽约15~20mm,其呈漏斗形,高约7~12cm,宽约3~4cm。唇下处略缩小。笼翼大多退化为一对隆起,极少数还具有笼翼,其可宽达2mm,翼须可宽达8mm。笼口倾斜,形成的唇颈大多长约1cm。唇的外部唇肋明显,内部较平滑,唇可宽达10~15mm,唇肋间隔0.5~0.3mm,唇齿的长度约为宽度的3倍。其内表面布满火山口状的腺体。笼盖为椭圆形至长圆形,末端圆或微凹,基部呈心形。笼盖的下表面的腺体大部分细小,少数较大型,中部都不深凹。笼盖基部后方的笼蔓尾扁平不分叉,其长约15mm。

虎克猪笼草的花序为总状花序。雄性花序的基部的次级花梗可能带2朵花且具有丝状的苞片,其长约15~20mm,顶部的次级花梗带1朵花。花被片为椭圆形或宽椭圆形,末端圆,长约5~7mm。雄蕊柄包括花药在内长约5mm。雌性花序的结构与雄性的类似,只是偶尔基部的次级花梗可能带3朵花。子房无柄。果荚细长,约20~25mm,果瓣为披针形,两端急剧缩小,中部宽2.5~3mm。种子呈丝状,长约10~15mm。

虎克猪笼草植株发育中的部分具有密集的星状毛被。成熟的茎部和叶柄处具有易脱落的或部分持久的毛被。叶片的下表面和捕虫笼具有稀疏的毛被。在花盖的外表面具有较长的持久性毛被。雄蕊柄始终无毛,子房的毛被密集,果荚的毛被易脱落成无毛。

标本叶片的上表面为淡棕色至暗褐色,其他部分为红褐色。

生长环境

其出现于莱佛士猪笼草和苹果猪笼草共同存在的地区,生活习性也与其亲本类似。

分布范围

虎克猪笼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杂交种。由莱佛士猪笼草与苹果猪笼草杂交得到。其广泛存在于西马来西亚、婆罗洲、新加坡和印尼苏门答腊岛低地地区。

植物学史

虎克猪笼草是以约瑟夫·道尔顿·胡克(JosephDaltonHooker)的名字命名的。其曾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物种。

在1908年约翰·缪尔黑德·麦克法兰(JohnMuirheadMacfarlane)对虎克猪笼草进行了鉴定前,其分类一直很混乱。造成其分类混乱的原因是虎克猪笼草既不完全区别于莱佛士猪笼草(N.rafflesiana),又不能视其为莱佛士猪笼草的一个变种。因此,麦克法兰假定虎克猪笼草为苹果猪笼草(N.ampullaria)与莱佛士猪笼草的一个杂交种。

B·H·丹瑟(B.H.Danser)也同意这个观点,因为虎克猪笼草表现为苹果猪笼草与莱佛士猪笼草的中间型。在标本室中,丹瑟经常发现虎克猪笼草混在苹果猪笼草或莱佛士猪笼草的标本中,这也证明了它们至少生长于同一个区域。莱佛士猪笼草的分布范围与苹果猪笼草只有小部分的不同,其为苹果猪笼草分布范围的西部。而虎克猪笼草几乎也只出现于它们共同存在的地区。在当时,丹瑟并没有进行杂交实验,所以也未完全的证实这个假设。

保护状况

虎克猪笼草已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食虫植物名录,其等级为无危(LeastConcern)。

相关植物
  • 瘦小猪笼草

    形态特征瘦小猪笼草的下位笼可高达22cm,宽至7cm。下位笼的下半部为卵形,宽大;中部可能会出现笼肩;上半部为圆柱形。笼翼可宽达9mm,翼须可长达1cm。唇有光泽,可宽达1.8cm,其前部较窄,两侧和靠近笼盖处较宽。唇颈处的缝隙可有几毫米宽。唇肋明显,高1.5mm,间距为1.

  • 葫芦猪笼草

    简介葫芦猪笼草为原产于印度的N.Khasiana与N.gracilis杂交后代,1963年由杜米尼氏育成发表,是最耐低温的一种,栽培较普遍。捕虫囊绿色,下部膨大,状如葫芦,因而得名。生物学特性蔓生,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冬天保持温度15摄

  • 哈里猪笼草

    植物学史弗雷德里克·威廉·伯比奇(FrederickWilliamBurbidge)最早在1882年描述了哈里猪笼草。约翰·缪尔黑德·麦克法兰(JohnMuirheadMacfarlane)最先提出其是一个自然杂交种,并发表在他1908年出版的著作中。B·H·丹瑟(B.H.D

  • 新几内亚猪笼草

    形态特征叶片纸质带柄。呈披针形,可长达25cm,宽至4.5cm。叶片末端尖细,基部骤缩。在中脉的两侧各有3~4条纵脉。在中脉附近有明显的羽状脉,在叶片的外缘附近有网状脉。笼蔓直径可达4mm,约与叶片同长度。上位笼的笼蔓会形成直径7~23mm的卷曲。捕虫笼的下半部

  • 美翼猪笼草

    分布与亲本一样,为菲律宾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但其仅存在于棉兰老岛及附近岛屿上的美林猪笼草分布地内。

  • 贝里猪笼草

    形态特征直立或攀援草本,高0.5-2米。基生叶密集,近无柄,基部半抱茎;叶片披针形,长约10厘米,边缘具睫毛状齿;卷须短于叶片;瓶状体大小不一,长约2-6厘米,狭卵形或近圆柱形,被疏柔毛和星状毛,具2翅,翅缘睫毛状,瓶盖着生处有距2-8条,瓶盖卵形或近圆形,内面密具近圆形的腺

  • 惊奇猪笼草

    植物学史猪笼草最早记录可追溯到1658年,由法国殖民者在马达加斯加发现,1737年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CarolusLinnaeus)命名为"Nepenthes",其名称来源于希腊文"nepenthes",意为解除痛苦,意指看到猪笼草这么神奇美丽的植物就不觉得为了找寻

  • 萨兰加尼猪笼草

    简介萨兰加尼猪笼草(学名:Nepenthessaranganiensis)原产于菲律宾,与翼状猪笼草small|(N.alata)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近缘关系,但可根据叶片是否下延而将其区别开来。尚未发现关于萨兰加尼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也未有任何变型和变种被描述。

  • 梨形猪笼草

    植物学史1973年,植物学家仓田重夫在《婆罗洲、新加坡和苏门答腊的猪笼草》(NepenthesofBorneo,Singapore,andSumatra)中错误的将该杂交种标记为疑惑猪笼草(N.dubia)的自然杂交种。1997年,马修·杰布和马丁·奇克在其的专著《猪笼草属(

  • 巴布亚猪笼草

    形态特征茎直径宽5~7mm,呈圆柱形。节间距约2~5cm。老株常会在茎的基部长出许多侧芽。叶片革质无柄。叶片为披针形,可长达30cm,宽至5cm。叶片末端尖细,基部骤缩至茎部。在中脉的两侧有4~6条纵脉。羽状脉不明显。笼蔓约与叶片等长,直径1~2mm。